当前位置:读零零>>九重春>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1 / 4)

盛夏过去, 皇帝准备在七月下旬回到皇城,行宫中众人都开始收拾行李。

从行宫启程前三日,从德业寺来了个小和尚求见清宁公主, 说商量香油供奉的事。

李菱歌说代公主去见,但元令霜听说是德业寺的和尚, 便叫他进来, 亲自见他。

见到小和尚, 她笑道:“今年三月我才遣人送过去五十两银子点长明灯, 这么快就用完了么?”

小和尚忙说还够, 又说自己是受人所托来求见公主, 香油钱不过是个借口。说完他把一只黑漆盒子交上来:“这是之前住在寺里养病的严侍卫托我带来的, 里面是他这段时间手抄的经书。”

李菱歌收下盒子,捧到元令霜面前打开给她一瞧, 里面果然是一卷碧纸手抄佛经。

元令霜问小和尚:“严侍卫还住在寺中么?”

小和尚说:“昨日已经回京, 他脸上留了道疤痕,恐怕不能再在御前伺候, 如今要早些回京早做打算。”

元令霜点点头,果然是如此。她又与小和尚闲话几句, 问他德业寺的主持可好,又让桃叶取了两坛宫中的葡萄浆来, 叫小和尚带回去给主持。大盛人爱饮葡萄酿, 但出家人戒酒, 所以用葡萄浆取代。

等小和尚离开,元令霜展开那卷严钦若的手抄经, 对一个侍卫来说, 他的书法还算不错, 而且看得出抄写用心。李菱歌道:“看来严钦若愿意与公主结交。”

元令霜微微颔首, 她又拿起盛佛经的漆盒,乍一看这盒子平平无奇,但是看起来比一般盒子略高一些,装一卷佛经不需要用这么高的盒子。

李菱歌也靠过来看:“公主,这里似乎是一层格挡。”

她接过盒子,用力拆开中间的一层格挡,露出下面一层,只见一颗鸽子卵大小的明珠静静嵌在其中。李菱歌吃了一惊,即便是在宫中,也很少见到这么大的珍珠。严家家世不显,这一定是他祖父留给他的,能有这样一件珍宝该当传家宝一样十分珍重才是。

元令霜取出那颗明珠,对着阳光晃了晃,满意道:“严钦若是想告诉我,他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严家还有些家底。我与他结交,不会吃亏。”

李菱歌听到这话不禁微笑,再一次感慨公主不解风情。她说:“我觉得这倒更像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公主只不过是送了他一些药,他就毫不犹豫拿出自家的稀世珍宝来回报。

不仅仅是为了答谢公主,更是想让公主知道他的心意情意。

元令霜也笑起来:“是么,这么一想,好像还是你解得更贴切。不过我说得也没有错。严钦若确实识趣,值得我拉一把。”

她对严钦若对她的心思毫不在意,只是抽纸写信。她给正在神武军中的元学义写了封信,提到严钦若极擅马球,人品可靠,请元学义为他在神武军中安排一个位置,职位不必太高,若能跟在元学义身边最好。

这是她之前就为严钦若想好的去处。齐王府的三公子元学义与她从小一起长大,为她办这一件小事轻而易举。这样一来,就能把严钦若放在一个她方便找到的位置,神武军也不算辱没他。

只是她送药那天没有叫李菱歌告诉严钦若,是想看看严钦若后面的表现,若他并不怎么在乎她这个公主,那她也没有必要继续拉拢。

她把信交给李菱歌:“叫个机灵的小太监走一趟,去给三哥送去。”

八月中旬,送嫁玉仪公主的使团人马终于回京。去的时候浩浩荡荡延绵几里的送嫁队伍,回来的时候精简许多。因为送嫁时候带去的庞大嫁妆和陪嫁都留在了吐蕃。回程时候都是使臣和侍卫,比去时候花的时间短了不少。

尽管如此,还是到八月初十左右才到京中。穆王世子元熙和贺道臻没有回府,只在驿站洗漱一番,就赶到宫中先向皇帝复命。

尽管之前皇帝已经收到了信报,但还是要听他们当面禀报。他先召见了元熙询问一番。

元熙是第一次担任如此重任,面对皇帝询问,他既想表现一番,但又怕说错话。所以每说一句都是称颂皇帝英明,把吐蕃婚礼的盛大情形好一番吹捧,又说荒蛮之地对玉仪公主如何顶礼膜拜,对皇帝如何感恩戴德。

皇帝听这些话当然舒心,只是元熙说的话全是这些。皇帝再细问吐蕃朝中情况,他就有些支支吾吾语焉不详。

皇帝便没有再留他,叫他先回去歇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