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空间之七零好好活> 第43章 大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大雪(1 / 2)

程榛确实跟着丁会计学了几天算盘和会计的基础知识,之后程榛就在练习算盘。

与此同时,大队在村里收干菜,五毛一斤,先赊账,回来给钱。就这样,人们还是背着干菜往麦场去。

其实干菜每家能用多少呢?有个十几二十斤不得了了,但还是热热闹闹的去了,一般的人家卖五六斤,两三块钱。最多的卖了二十斤,十块钱。那人拿着十块钱的条子,好像拿着一大笔钱。

程榛心里算了算,还真是一大笔钱。可以买七十斤大米,六十多斤白面。当然,这是粮站的价格。可是没有粮本,根本没法去那儿买米面。

全村收了一千两百多斤干菜。第二天,村里赶着车把菜送到了木材厂,全程靠牛车,来回用了整整一天。

第三天发钱,麦场又人声鼎沸了,大队长坐在那里发钱,会计也在,还有一个陌生女人,听到议论是出纳,原来村里还有出纳呀。那秋收分钱怎么不在?

没人好奇这个问题,分完钱,处处听到高兴的声音,一个人手里攥着四块钱,对旁边老婆说,“今年可以给孩子做件新衣服。”旁边说,“那不错,多几块是几块。”

那边响应,“老五卖了十块钱,今年的账可以清了吧。”“可不是,这老婆生病,硬是借钱也带着去医院了,都还了四年钱了。”“可算可以歇歇了。”

程榛眼看着,木讷不善言辞的农村汉子,因为这十块钱,似乎腰杆都直了些。

麦场热闹,程榛心里也热闹的很啊,农民啊,太苦了。

程榛回去,想起了一个问题,冬天想吃鲜菜,怎么办,于是回去后,她请王建国帮她钉了个木头箱子,填上土,搬到唐爱红的屋子,放在空着的北炕上。为啥?因为自己的屋子没地方。

她唐爱红问:“你这是干什么呢?”“我想趁着屋里暖和,种点菜过春节吃。”“能成吗?”“试试吧,试试又不赔钱。”按道理应该能成。

“爱红姐,我那屋没地方,我放这儿行吗?”“这算什么,随便放,需要我帮你浇水吗?”“那就太好了。”

程榛去找了找种子,种了好种的两种,生菜和菠菜。之后就每天去看看,浇点儿水,五天过去,发芽了。

十一月下旬,漫天大雪降临,直接把门堵住了。好在这边都习惯了,门全是往里开的。

程榛开门,雪有一尺厚,程榛直接趴在雪上了。

趴了一分钟,她赶紧起来,这个衣服可不是后来的羽绒服,棉袄不防水的。

程榛爬起来铲雪。

铲地上的雪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铲屋顶上的雪。

王建国爬上屋顶,程榛和唐爱红都担心的看着他,生怕他滑下来。

王建国试探的踩一脚,然后踩实了,说,没事。然后拿铁锹往下铲雪。雪哗啦啦的往下掉,门前门后堆成一堆。他们不但铲屋顶的雪,还打算猪圈顶的雪清理了。

下了大雪,小孩子们又跑出来了,浇点水冻一块儿冰,小孩儿们挨个在上面打出溜滑,划过去就欢呼,继续去排队,摔了也不哭,爬起来继续。

滴水成冰的季节里,一群大小孩子愣是玩儿的浑身冒热气。雪人儿更是堆了一大排。

马拉爬犁也出来了,老人赶着爬犁从树林里拉了些散碎木头出来。程榛没坐过,还爬上去去坐了一会儿,感觉跟这么群小孩子在一起,童心都回来了。

看着漫天大雪,程榛想起以前去滑雪的情形,对东北来说,可能到处都是天然雪场。

回知青点儿,看看还在铲雪的王建国,突然想起一件东西,在网上火了的铲雪神器,也许可以自制一个。

她找了两根长树枝,一块扁平的小木头,组合成“几”字的上半部分,又把封窗户剩余的塑料布裁一裁,裁成长条,用木头夹住,钉上几根钉子固定。拿出去往主屋房顶伸,嗯,够不着。

于是程榛拿去清理自己的小屋顶,自己的屋子矮,应该能够着。幸亏这边的屋顶都是两边斜坡,坡度还挺大。话说坡度这么大,不会是为了让雪掉下来吧?

她把自制的铲雪神器从雪底下穿过去,阻力有点大,想想后世那个是薄薄的铁皮,自己这个是木棍和木头片。

等慢慢的伸进去,雪就像雪崩一样哗啦啦往下掉,不错,有用。正高兴呢,程榛觉得手冷,寒风刺骨啊。

她赶紧进屋去戴手套,没有棉手套就戴线手套,戴两层。到这时她这才想起来自己缺什么,手套。

忍着冷把三间小屋子屋顶的雪清了。看看大屋子屋顶也清好了,甚至鸡圈猪圈的雪也清好了。

他们赶紧把地面上铲除几条路,呜呜呜,冻死了,进屋。程榛抱着被子暖了很久,才暖过来。去看看唐爱红,她也抱着被子在炕上取暖呢。

“冷吧?你的衣服鞋子帽子准备好了吗?”程榛问。“棉衣棉裤棉鞋,这不都穿着了吗,帽子没有。”“我要做棉手套,你要一起做吗?”“棉手套?外面小孩儿那种。”“嗯。”“走走走,做。”

两个人拿了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