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丧妻又丧子……
老医师轻易不给人看诊。
寂寞的时候也感慨膝下凄凉无人继承。
阿姊听说这事儿推荐了董老医师。
于是他就提着束脩来上门了。
老医师性格确实古怪难伺候。
董老医师毕恭毕敬伺候了数年摆出给对方养老送终摔盆的架势对方才松口一边教一边带着他到处给人看诊有免费的有收费的每次都让他在一旁好好看着。
他学得差不多的时候老医师也走到尽头。最后半年都是在病榻度过的整个人很虚弱有什么都是躺床上口授。董老医师始终恭敬孝顺擦背穿衣喂饭亲力亲为。
某天老医师突然精神奕奕。
不需要搀扶也能自己做起抬手招呼打水进来的徒弟难得露出点儿笑意。
【道儿来。】
【师父怎么起来了?】
董老医师将水盆放在一旁。
老医师冲他伸出手:【把脉。】
董老医师茫然又不解仍依言照做。
老医师:【记住这个脉象。】
董老医师便觉得不太妙心下咯噔。
他砰得一声跪在老医师的病榻前。
老医师紧紧抓着他的肩膀力道之重不似绝脉之人严肃道:【你记住了吗?】
【记、记住了? 【牢牢记住它?
说完这几个字老医师仿佛泄气皮球力道断崖式下跌面上满是疲态指挥董老医师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寿衣取来穿上之后躺回去平静接受即将到来的死亡。
半个时辰后呼吸不再。
他替老医师处理了身后事学成归家。因为出身贫寒没有拿得出手的家世。连老医师也说他天赋不怎么样这点三脚猫本事去宫廷官署当学徒都没人要。没富人上门找他看病只有庶民一开始没什么名气还只能自己去找病人之后又辗转各地谋生。
多年之后他不得不承认师父判断是对的他的天赋确实有限他唯一的优势就是活得长见得多阅历丰富什么疑难杂症都碰到过。经验阅历弥补了那些不足。
上了年纪医术也精湛了。
见惯人世百态他突然就明白师父性格为何会那么古怪不近人情因为他们学的是医术不是生死人肉白骨的仙术。再精湛的医术效果也有限而世间多得是身患疾病却无财力的病患自己虽有能力救治可也要谋生。只是他的选择跟老师有所不同。
时常免穷苦庶民诊金偶尔贴药。
他看着干瘦的孙子叹气愧疚抚摸年幼懵懂的孙子:【日后不要学爷爷。】
对得起自己但对不起家人。
原本可以让孩子过得更好一些再不济也能多吃几顿饱饭有个安稳的住处。
日子继续过得穷困潦倒。
某日董老医师带着孙子赶路。
爷孙坐在路边树下歇脚。
他正擦着汗道上来了个老态龙钟严肃古板的老者对方背着个药箱。董老医师觉得对方的脸有些熟悉但又实在想不起来。毕竟距离他少年已过去三四十年。
老者也是行医的。
他问:【后生行医几年了?】
董老医师听到“后生”这个称呼有些哭笑不得他们俩站在一起谁更老还说不定呢嘴上道:【得有三十四年了吧。】
十七岁拜师五年学徒五年学艺。
自那之后已有三十四年光阴。
老者笑了笑道:【老夫这里有一门绝学只是门下凋敝多年没个徒子徒孙。今日看你有缘要不要继承老夫衣钵?】
董老医师愣了愣:【传衣钵?】
跟着失笑:【老丈莫要戏耍于人老朽跟你站一块儿还要称呼你一声‘弟弟’你得喊老朽一声‘老哥哥’。传衣钵也要寻个年轻后生找半截身子能入土的作甚?】
他们谁先入土真不好说哦。
老者被拒绝却没丝毫生气的意思道:【谁说你半截身子入土了?老夫能看相观你的面相是个长寿的来得及。】
董老医师见他神色认真下意识想起当年师父临终前的模样第二次拒绝也不忍再说出口。他误以为老者也跟他师父一样老者似乎能看穿他的心思登时哈哈大笑。
董老医师道:【老丈笑甚?】
老者道:【你日后便知。】
董老医师:【……】
老者又问:【你行医三十四年你可还记得自己这辈子一共医治过多少人?】
董老医师摇头:【如何能记得?】
太多了他记不清了。
老者对这个答案却很满意:【老夫这门绝学没潜心学习五年随人看诊五年独自行医五年医治病患上千不可学。】
董老医师显然符合所有条件。
听到这些学习条件董老医师心情更复杂忍不住揶揄调侃:【有这十五年功夫下去何人不良医?有天赋的都能自立一派。老丈绝学门槛高难怪门下凋敝。】
老者笑道:【你日后便会明白。】
董老医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