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都是呆在自己办公室里认认真真地看着资料。自从知道自己的法眼能看到法器的法力以后,王浩对风水的学习兴趣大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确实不假。以往看到书就头疼的王浩只花了一个多月就啃下那堆厚厚的资料,虽然不说倒背如流,但也记住了十之八九。出去装个风水先生也是绰绰有余的,不说本事如何,拽几个风水术语,忽悠一下外行人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除了每天温习那些资料王浩都是在琢磨李欣带来的几本风水秘本。
因为碍于祖训,李欣不敢将蒋家风水传承之学授予王浩,但也是精心挑了几本前辈高人所书的秘本,多少对风水巨著《青囊经》、《葬书》、《撼龙经》等等的领会感悟及注解,还有一些风水局的介绍。这几本风水秘本却是正好适合刚刚背下那叠资料却又无法理解掌握的王浩。古人著书写的都是玄之又玄的,其中尤以道家典藏和风水著作为甚。譬如老子的《道德经》,短短五千言却蕴含道之真髓和宇宙天地的至理,可以说是老子对道毕生感悟的总结。但这五千言你就算是倒背如流若是不得其门而入也只能是望而兴叹,简单点说就是太深奥了看不懂。而王浩背下的资料也是如此。
那几本秘本恰如钥匙,让王浩终于可以打开点门缝,瞅瞅里面的景色。当真正窥见这方天地,才会真正领悟到其中的乐趣。原来风水就是如此啊!很难想象,只用小小的几颗树就能让人合家难安,甚至家破人亡而稍稍改变一下却是能够财运亨通,福禄双至;很难想象,看似毫无关联的阴宅能够庇佑子孙,福延几代,却也能祸及子孙,甚至血脉就此断绝;更难想象的是一国之气运却能被一力改之,就此江山换新颜。
王浩已经如痴如醉地投入了风水玄学的学习中。这门学问实在是太博大,太玄妙,也太动人心魄了。王浩只觉得这风水堪舆之学才值得他投入毕生的精力去学习研究。因为这是对道的研究,对天地的研究,对气运的研究,玄之又玄,让人欲罢不能。这片天地实在是太广阔也太壮丽了。
就在王浩如同往日沉浸在这片天地中的时候,两个月都没怎么露面的李欣却敲响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