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在屋子里转了一圈,简单的三居室,与记忆中一样。这套房子并没有住多久,九零年住进来,到现在,两年都还不到,但感觉很温馨。
叶建谦从师院院长退下后,房子自然被收回去,凭着以前的积蓄,又重新买了一套三室的房子,却没有这么舒心与安心。
叶明参观完记忆中的家,来到沙发上,挨着陈佳坐下,沐浴后陈佳身上带着好闻的少女花香。叶明侧过脑袋望了她一眼,白皙的颈脖子纤长细腻,精致的侧脸,光滑白净,正专注的看电视。
西都电视台黄金时间正热播八三版的《射雕英雄传》,这部电视剧是香港无线电视又一里程碑式的经典著作。从八四年传入内地,掀起一股武侠旋风。叶明这一代人几乎都是看着港剧长大的,没有科技的衬托,黄日华、翁美玲精湛的演技更让人折服。
电视剧刚刚播放到第十六集,江南七怪合力对付梅超风,一招一式简洁明了,但能让人不由自主产生真切的武侠情怀。
后世,那些靠着科技、电脑特技在天上飞来飞去,除了华丽的场面,带给人视觉冲击外,并不能给人带来共鸣。
在叶明看来是远远不如八十年代黄金一代的。
很快就进入广告时间,叶明瞄了一眼坐在沙发角落的叶建谦,叶建谦今年才三十九岁,国字脸,隆高鼻,嘴唇宽厚,眉头微皱,神不守舍望着电视屏幕,忍不住问道:“爸,看你愁眉苦脸,有什么心事?”
叶建谦望着他,这次事后,叶明眉宇之间多了一丝英气与刚毅,整个人显得很成熟。叶建谦对他多了几分认可,也不把他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叹了口气说道:“今天上午听你陈叔谈起,他们机械厂经营很困难,已经连续几个月都只领到一半的工资,上个月的到现在还没有发,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国家经过三年的整顿,经济大滑坡,实行价格并轨,生产成本的增加,生产技术的落后,产品的长期积压,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让许多国营工厂入不敷出。
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企业是自负盈亏的独立主体,企业亏损严重,就得破产,就得减薪。国企渐渐不再是职工的温床。
“小江机械厂自八八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前几年还好一些,由政府担保还能够从银行里面弄些钱出来维持工人基本的工资,但随着缺口的不断加大,市里面能没有意见。在银行里面的不良贷款,板子最终还得落到市财政身上。”
小江机械厂建成于1966年,是三线内迁企业。主要从事机械零部件制造加工、生铁加工。计划经济时代,生产的产品在国家统筹内消化,生存没问题。近几年引入竞争机制,宜江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机械加工厂,船小好调头,那些厂规模虽小,但机制灵活。
在这个体制决定效率的时代,那些小厂,生存起来很容易,却把他们这些老牌工厂挤到了一个尴尬的位子。
在记忆中,机械厂是96年破产清算的,算得上西都省第一批少数破产试点企业之一。
《破产法》试行86年颁布,其后又进行了几次补充,但还是无法阻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与职工利益受到侵害。机械厂两千多亩的土地拍卖的十分廉价,职工拿到手的安置费低的可怜,还大闹了几次,但最终还是无可奈何。
社会保障系统尚未建立,再就业工程尚未开展,职工的生活水平一下子回到解放前。
叶明在燕大的几年没少研究九十年代共和国经济的走势,对宜江也做过深入的剖析。九六年机械厂破产时,他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国企改革中资产流失严重的文章,发表在校报上,那时,整个社会讨论最多的就是国企未来的出路。
脑海里一瞬间闪现出许多镜头,接着又道:“西都省地处内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一些沿海城市不敢言不敢做的事情,他们干的热火朝天。资江市在今年重组、破产清算三十三家中小企业,上了《经济日报》的头条,这无疑让宜江市委市政府看到了解决包袱的希望。”
叶建谦惊讶的望了叶明一眼,说道:“没想到你对这方面挺了解的。”
叶明不理会叶建谦惊讶,心想人生读档前,自己好歹在燕大经济系呆了七年时间,也在社会上摸爬打滚十多年,要说阅历与知识并不比叶建谦少。相反,在其后的二十年,恰好是知识经济时代,眼光与见解远非现在的人所能比拟的。
国企的改革从九二年开始进入深水区,打算在产权上动文章,这无疑让人看到了暴富的机遇。只是,这样的饕餮大餐,是他享受不了的,他不希望重生以后还被别人指着脊梁骨骂。在这个遍地黄金的岁月,很容易找到发财的机会,没必要走这样的偏门。
叶建谦沉思着没有再说话。国企的盘活,这条路很难,探索了十几年的时间,还未曾看到一丝希望的曙光。当然,即便有好的想法,他们也只能扯上喉咙在报纸上吼两声,但不要小看了舆论界的威力,共和国讲究造势,每一项重要措施出台之前,都会进行持续很长时间的造势,这就要靠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