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了,团团的钱留着买糖葫芦吃,娘亲不喜欢这个。”
廖琳笑着婉拒,知道团团有自己的零花钱。
可是她作为大人,怎么好意思让一个孩子,用零花钱给自己买胭脂。
这样比起来,祝三林简直是一个没良心的糙汉子,嫁给他那么久,可没见祝三林给自己买过胭脂。
团团还是想给廖琳买,正掏着自己的零花钱。
柜台那边传来一个女子不满的声音。
“你看看你这胭脂,我的脸擦的起皮了。”
女子站在柜台边掐着腰,指着掌柜的鼻子振振有词的要讨个说法。
掌柜是个中年男人,一副老实厚道的样子,面对女子的吵闹,有些窘迫。
“这位夫人,你听我说,我们胭脂可都是匠人亲手做的,绝不会伤害皮肤,可能是你本来的皮肤就比较干燥,这才…”
女子瞬间不乐意了,“你这是怪我脸干了?”
老板更慌了,连连摆手:“不是不是,我这不是跟你解释嘛。”
“不管,解释有什么用,你这胭脂不行,赔我钱,我可得跟别家好好说说,再也不来买你家的胭脂了。”
女子伸手就要赔钱。
那老板怕她把自己店的名声坏了,也不敢多说。
卑躬屈膝地掏出钱袋子,“这位夫人,我们店小,做点生意可不容易,你就别给我出去说叨了。”
那女子收了钱,依旧不饶人:“这与我何干,其他姑娘用了烂脸怎么办,我必须说说。”
说着,女子甩甩袖子就离开了。
团团听完他们的话,又回过头来看看面前打开的胭脂盒。
里面的胭脂但是色泽艳丽,都是粉末状的,粗粝还不少。
要是擦上脸,若不是皮肤细腻水润的,指不定和刚刚那位夫人一样的下场。
偏巧,廖琳的脸虽然细腻,确实干燥的,要是真的给廖琳买了,指不定没两天,脸就不好了。
廖琳看了也撇撇嘴,“团团,咱们不买,这个胭脂不好。”
看着那位夫人脸上起皮的样子,廖琳有些后怕,就怕团团不听话,固执要买。
好在团团也是个懂事的,她转过头来跟廖琳说:“娘亲,团团给你买更好的。”
廖琳听她这样说,心里那叫一个暖和。
看了那位夫人的下场,左小翠和赵桂琴原本想买的心思也停了。
花钱还得不到好,她们可不干。
祝家人眼看着逛的差不多了,又回了薄家借来的马车。
团团坐在廖琳怀里,心不在焉地。
廖琳有些好奇,“团团这是怎么了,不开心么?”
“没给娘亲买到胭脂。”小姑娘嘟着嘴,心有不甘。
廖琳那叫一个心疼,“娘说了,不需要,团团有这个心思娘就高兴了。”
团团觉得听到高兴,没有拿到也是不高兴的。
她突然问了一句,“为什么胭脂都是粉末,不可以是膏膏的吗?”
团团记得之前给大娘买过一瓶擦手油,里面就是膏膏的。
要是胭脂能做成膏膏涂在脸上,就不会让娘亲的脸干得起皮了。
这话问住了廖琳,她没用过胭脂,也是不太了解的。
廖琳一时有些沉默,团团也不在意,只说:“买不到,团团给娘亲做。”
祝家人都笑作一团,只觉得团团可爱极了。
但把她的话当做一时戏言,都没放在心上。
人家铺子里的胭脂要卖二两银子,要是能这么轻易被团团做出来,人家还做什么生意了?
团团三岁的小脑袋瓜,却是在认真的思考。
要是这粉状的胭脂不适合廖琳这等人,是不是可以做一些膏状的胭脂,更好呢。
可是她毕竟才三岁,虽然心里有想法,却不太懂,要怎么样才能做出胭脂。
路过磨面坊的时候,祝老太让停下了马车,说要买点面。
磨面坊老板看是团团一家,都想打点折,和祝老太在那里推辞。
团团看着院子里推一头驴拉着石磨,一圈又一圈地,那细细的面就从石磨心里落出来。
看着这样,团团突然明白过来,胭脂粉就是把那些做胭脂的东西磨细了。
要是可以,她或许就可以自己做胭脂了。
文宝看见路边有卖猪油膏的,祝家没有养猪,他们没见过人家做猪油膏的样子。
有些好奇地团团围住。
卖油的老板看他们长的可爱,倒也没有赶人。
团团看着老板把一袋肥肉切成小块,放进装着点水的锅里。
没多大会儿,随着火势头好,那猪油越来越多,肥肉渐渐成了渣子。
香得不行,文宝在一边咽口水。
还有旁边放着一桶白花花的东西。
团团问:“这个是什么呀?”
“这个呀,猪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