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七夕,又称乞巧节。
这天,大乾女子希望以牛郎织女为榜样,向上天祈祷自己心灵手巧、婚姻幸福美满。
而在周边府县之中,平阳府的乞巧节别具一格。
除了平阳府城之内早已开办巧市,举办多种活动,到了七月初七当天,少女们全都穿戴新衣出门欢庆节日。
在平阳城外的阳河河畔,由平阳太守府和城内各家联合举办的七夕诗会和花魁大赛也在每年的这一天如约召开。
清晨。
各家的队伍开始陆续出城,而平阳府城的各级官员也在府城兵的护送下,离开官署一起出城。
正值夏日,平阳府的天气来说还是稍微有些炎热。
而在官府圈定的河畔,各种高台遮阳棚已经搭建完毕,中心区域桌案已经全部摆放完毕,各类丫鬟仆从正在来来回回进行最后的布置。
当太守大人的车驾会同各家的车队到来就座的时候,中心区域由兵丁衙役进行把守。
外围区域,更多的平民百姓已然是随地而坐,或自己带上凉席,或者搭个简易帐篷,由于河边水汽传来,也算是给众人带来了一丝凉意。
而河边画舫游船密布,显然都是来参加此次盛会的队伍。
当重要人物落座,一个青袍官员来到首座的太守边上,询问道:“大人,可以开始了吗?”
“开始吧。”
坐在首座上的太守轻轻点了点头,这个司仪一样的官员便当即宣布大会开始。
各家少女从中心区域旁一侧走了出来,全部穿上了华丽的新衣,更显少女的明媚靓丽。
来到河边高台,少女们跳着祈求的舞蹈祭拜祈求天上的仙神赐福。
而随着祈福舞的完毕,各种各样的表演也陆续登场表演,离得远的平民也是趁此机会看了很多平时不能够看到的节目。
特别是一群漂亮的教坊女子身着清凉衣物登场表演舞蹈的时候,两边总会传来各种叫好声。
当这些表演全部结束后,本次盛会之一的花魁选举也要正式开始了。
平阳府城最顶尖的八家青楼,每家青楼都会派出2-3名头牌青倌人,来争夺花魁的名号。
对于青楼来说,这不单单是自己家姑娘的竞争,也是各家青楼之间的竞争。
很多姑娘们为了此次大赛,半个月没有见一个客人,一直在磨砺自己的技艺。
“传太守大人令:花魁大赛,正式开始!”
随着一个骑马的骑士沿着人群边缘迅速传话,整个人群都沸腾了起来。
“花魁大赛终于开始了,这次我支持春丽院的青红姑娘。”
“我认为醉风阁的南霜姑娘有花魁之资,听说之前有才子见其美貌不能忘却,而做了一首千古名词,可以想象是多么了不得。”
“我觉得桂音楼的彩云姑娘才是花魁的最好人选。
听说彩云姑娘不仅人美,而且心善,平时经常捐钱给城内的孤寡,有时候还亲自带着食物去慈幼局看望孤儿......”
每个人都有自己支持的姑娘,对于这些平民百姓来说,平时哪里有机会去青楼。
有些男子有点小钱下窑子妓院就已经是不可多得的享受。
虽然大家没有见过这些艳名远扬的青楼女子,只是凭借自己听到的传言去支持,但也不得妨碍为了自己的偶像去吵个不可开交。
随着太守的一声令下,花魁大赛正式开始了,河边的画舫开始纷纷靠岸。
第一艘靠岸的画舫上,三个女子缓步向着舞台走来。
旁边两个女子着素净的白色长裙,略施粉黛。
而中间的女子云鬓高绾,头戴玉步摇,发插碧玉簪,白玉珠花华光点点。身着紫色绫罗纱衣,衣领微窄,罗衣刺绣,露出雪白脖颈,娇颜无暇。
看来这位女子是一家青楼的主力,另外两个明显是来陪衬的。
两个白衣女子一起登台表演了双人舞作为开场,而中央区域的人各自出钱打赏支持。
而边上的百姓们也可以为姑娘们赏钱支持,但是考虑到普通老百姓没有这么多银钱,官府为了顺应民意,特意在两边设立了鲜花的买卖点。
一朵一文钱,每人限购三朵。可以把自己的花送给场上表演的女子,一样算票,到时候会和达官贵人的赏钱按比例计算。
轮到中间女子登场,她从旁边丫鬟的手中接过古琴,缓步向台上走去。
“这位女子如此美丽,是谁,我怎么没有见过?”
舞台对面的桌案,一个席地而坐的男子问向旁边的友人。
“宫台兄,平时我叫你去青楼和姑娘们探讨诗词放松,寻找灵感,你说你是正人君子,要努力读书,考取功名来报效朝廷,现在来问我作甚?”
“陈兄,是小弟错了,你快告诉我这是哪家的哪位姑娘。”
看着友人着急的模样,陈声也是不再卖关子,说道:“这位就是桂音楼的头牌清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