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到鞑子就要打来了都吓得不行,刚刚药材卖钱换了粮食的欢喜瞬间荡然无存。
大家急匆匆的回到自己家休息的地方,烧火制作干粮。
面粉太贵了,李花花家只买了便宜的黑面。李阿奶和大姑李翠兰打算把黑面做些窝窝头和野菜面饼子。
不过,这天气热,做出来的东西放不了多久,所以李花花家只打算做两天的量。
沈砚之烧着火,大丫二丫帮忙揉面,李阿奶和大姑李翠兰做着窝窝头和饼子。
李二蛋洗着野菜,李花花和李老汉则是去把上路带东西规整到板车上,又把板车套了绳子,打算用骡子拉着走,这样大家都能轻松些。
那些为了省钱的人家,现在看着李花花家的骡子是后悔不已。
这次去城里大家都买了不少东西,想着接下来的赶路要挑着或推着那么重的东西,脸都变成了苦瓜。
一个时辰后,大家都收拾好东西决定上路了。
众人还是一致决定继续走山路,但是走到山路的入口估计还要两天的时间。
所以他们只能在官道上继续赶两天的路,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大家都买了推车,官道还是比较好走到的。
官道上松松散散的有一些灾民,不过不是很多,大部分灾民都还滞留在秦州城外做着官府会管他们的美梦。
殊不知,现在秦州知府都快自顾不暇了。
李花花倒是想去给他们提个醒,但是他们出城的时候已经有人在高喊着提醒了。
但那些灾民看高喊的那人也是泥腿子,对那人说的话丝毫不信。
有些脾气暴的汉子还骂出来口,威胁那人不要胡说八道,不然就要打爆他的头。
其实,鞑子打到定州的事也是昨天晚上才得到的消息,从定州回来送信的人都被在半路劫杀了。
这都是这些年鞑子在盛国安排的细作所为。
阻断信息传递,这也是鞑子进攻如此快速的原因之一。
只是城外了流民不知道,一时不相信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如此便没有人能帮他们了。
这下午赶路,李花花家因为有了骡子拉车便舒服多了。两个老人有时候还能坐上板车歇歇脚。
只是这已是五月中旬,下午的太阳甚是毒辣,晒得人汗流浃背,有些难以睁开眼睛。
李花花怕大家中暑,休息的时候把前面在山林里采的霍香分给了众人,让他们煮一些来喝,免得中暑。
她们家也煮了不少放进水囊里,太阳底下赶路渴了就喝这霍香煮的水。
现在大家都很相信李花花说的话,所以今天这么着急的在太阳底下赶路,直到太阳下山也没有一个人中暑。
只是两个村的人不知道,后面跟着的尾巴倒是因为这两个村的赶路受了老罪。
“大哥,这些人都是驴娘养的吧,这么不怕晒!”
说完又弯下腰双手撑着膝盖‘哇’的吐了出来。
看着前面远去的队伍和后面脸红得出血的兄弟,曹老大咬了咬牙,“不跟了!咱们先休息会儿,晚上再走快点跟上去就行。”
此时太阳已经西沉,微风吹拂,天气也慢慢降下了燥热。
曹老大一行人觉得身体恢复了一点,便赶紧追赶李花花她们。
他们可是亲眼在城门口见过李花花她们手中有很多粮食,若是他们能抢到手,那他们一伙人又可以逍遥快活几日。
他们顺着官道走了很久,连李花花她们影子都没见到一个。
曹老大咬碎了后槽牙,一脚踢在刚刚中暑严重中八癞子身上。
“你他娘的,没用的东西!”
八癞子也知道这是没追上人曹老大在拿他出气,也不敢说什么,只能受着。
半夜,秦州城。
城内大伙的人开始撤离,城门一打开,外面的流民就不要命的往里面涌,道路被堵得水泄不通。
城内的人完全出不去。
秦州知府在下午就得到消息鞑子已经攻破了定州城,估计明日便会向秦州进军。
所以,他逃了。
瞒着所有的人,将一城的百姓弃之不顾。
城内的人到了晚上才知道知府已逃,乱成了一锅粥。
士兵也打开了城门准备跑路。
外面的流民看着城内的有钱人带着大车大车的粮食外逃,一窝蜂的上去疯抢。
最后,两厢搏斗死伤者无数。
夏天的清晨总是比以往来得早,卯时刚过,两个村的村长就敲起了小铜锣。
大家稍作收拾就上路了。
带着薄雾的空气打在肌肤上,让人凉爽得泛起了点点鸡皮疙瘩。但是这样的早晨无疑是适合赶路的。
两个时时辰后,村长在一块有小溪流的平地上让大家稍作休息。
而这时天边已经挂起了火红的红日,而它还在不断往最高点攀升。
刚休息一会儿,两驾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