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桐只再回头看了一眼那个一直看着他们的孩子,就和拉着她的杏花婶去了原来的医务室那边。
“吴大夫现在可算是享福了。”
杏花婶面露羡慕。
吴庆平的大儿子,也考上了大学,虽然不像吴小军那样考上的是京城大学,但也是他们这边最好的了。
等到他大儿子毕业,最小的女儿吴冬梅又考上了,如今,他们老两口也跟着小女儿一起,去了市里。
青桐就问她:
“有根不考了?”
有根是杏花婶家最小的儿子,听说前年高考就没考上,去年复习了一年,还是落了孙山。
想想当初青桐刚到医务室这边的时候,那小家伙鼻子灵得,每次青桐他们做了好吃的,他一准儿闻着味儿就来了。
杏花婶就摇头:
“他倒是还想考,但是家里哪里还有那个条件。”
前面的儿子女儿都结了婚,他们老两口是跟着老大狗蛋一家过的,她和狗蛋爹年龄大了,一年也挣不了两个钱,总不能一直让狗蛋两口子养着弟弟吧?
正说着呢,青桐就见到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走了过来。
看着很熟悉,青桐也一眼就认了出来:
“狗蛋。”
这变化可真够大的,当初她离开的时候,这孩子才十三四岁,现在也是长得高大壮实了。
不过人家也是三十岁的人了,她居然还喊人家的小名:
“你大名叫什么啊?我总不能还这样狗蛋一直的叫吧?”
狗蛋憨憨的还没说话,杏花婶就摆手:
“他狗蛋这名都叫了三十年了,你就这样叫就好。”
她又转回身问自家儿子:
“你媳妇做好饭了没有?”
青桐旁边的大满婶子瞬间不依了:
“刘杏花,说好的中午青桐他们在我们家吃饭。”
她都让家里三个儿媳妇做好饭了,
“桐啊,中午去婶子家。我们家玲子也回来了,正好你们年轻人可以一起说说话。”
两人都热情的拉着青桐,弄得青桐哭笑不得,只是还不等她确定去哪家吃饭,魏云枭和马向东就过来了:
“中午在村长家吃。”
叶和平在他们一行刚到的时候,就把魏云枭和马向东叫到了他们家。
杏花婶和大满婶子同时撇嘴,不情不愿地松开一直拉着青桐的手。
叶和平家,那个最早和青桐换粮食的老太太还在,因为青桐带来的东西里,就有给她的芝麻糊,所以这会儿青桐一进门,老太太就拉着青桐的手直说那芝麻糊好吃。
老太太都快九十了,听说是双碑村现目前活着的最高寿的一个,虽然牙齿早就掉光,现在耳朵也听不见了,但是说话和慢慢走动还是没问题的。
这不,见这青桐,人家的腿脚就利索得很,只是青桐能听见她说话,她却听不见青桐说的。
青桐也不知道要怎么跟老太太沟通,只好忍着她身上浓郁的老人味儿笑了笑。
村长媳妇也是个快七十岁的老太太了,她的身体倒是看着硬朗多了,就跟青桐说:
“别管老太太,你说什么她也听不见,快来,我们上桌吃饭。”
她将手里一碗软糯的米粥端给有些手抖的婆婆,又将一只木勺塞到她手里,看着她坐下吃了,这才转身拉着青桐去往堂屋。
叶春荣最后还是没跟那个,法丽哈和刘丽红吐槽过的知青结婚,而是邻村的一个姑娘。
……
回双碑村的第一顿饭,吃了足足三个小时,他们并没有喝多少酒,而是一直在谈这些年发生的,以及叶和平说他想要卸任的事。
“我都快七十了,现在又不同于之前,就算学习,这思想上肯定也跟不上年轻一辈的。”
再有他确实也感觉力不从心了,还不如趁此机会退下来,往后闲着没事去下下棋就好。
本来在年前,他就想甩手不干的,但听说魏云枭他们年后要回,他才腆着脸决定,多当一段时间的村长。
也是想着,等魏云枭回来,以他村长的身份,和这个机灵的小子好好谈谈,看看有没有什么能改变他们村穷困的法子。
事情也相当让他满意,他们回来,确实存着回来看看能不能帮他们一把的心思。
这就好啊,没白费他的一番功夫:
“你也熟悉咱们村,你也看到了,人,还是这么些人,地也没变,只是都分到了各自家里。你说说,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各家都多攒点钱。”
他们这两年,也有人去县里市里找活干,挣的也确实比在家里种地挣的多,但这也不是长及之计。
再说,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出去找活干,那家里老人怎么办,田地怎么办?
魏云枭将和青桐来之前商量好的事情跟叶和平说了:
“咱们双碑村优势还是有的,好的田地还种大家的口粮,只是像山地那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