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吃饱了再说。“方晓揉了揉咕咕叫的肚子,跟着张良友走出医院大门。
夜风裹挟着街边大排档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炒勺与铁锅的碰撞声格外诱人。
路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县医院斑驳的外墙上摇曳,仿佛也在期待着这顿迟来的晚餐。
“方主任,我是真没想到竟然能免费看病。”张良友感叹着。
“那得看是什么病,而且你们没有帮扶指标么?”方晓问。
“有,但这病我不知道是什么病,都准备找仙家看一眼来着。”
“……”方晓遏制住心里的腹诽。
别得罪了仙家。
虽然方晓不信,但还是避免得罪。
“我在罗教授那待过一段时间,他和医务处长关系特别好,真要是有需要可以走帮扶指标。”方晓道。
“嘿嘿。”张良友只顾着乐。
“你儿子毕业几年了?”
“规培毕业三年,准备晋中级呢,资料都差不多,但这玩意谁会嫌多,您说是吧方主任。”
那倒是。
方晓把话题岔开后说的大多都是张良友的儿子以及一些轻松的话题。
至于扶贫干部、树人以及未来顶级期刊论文能不能用,这些方晓没再提。
“这是我们这儿很好的一家火锅店,里面两种肉,一种是龙江县白山乡出的龙江和牛,一种是海拉尔羊肉,一会都尝尝。”张良友停好车,给方晓介绍。
方晓也经常吃龙江和牛,尤其是罗教授给孩子治了病后,老板送和牛的时候也会带自己一份。
倒是不缺嘴,只是饿。
进屋,方晓瞥了一眼柜台,愣住。
柜台上坐着一只猫,大橘猫,屎黄色,乖巧温顺的看着自己。
四目相对,方晓甚至感觉那只屎黄色的大橘猫有灵智。
“它?”方晓一怔。
“哈,我跟你讲啊方主任,这可是招财猫。”张良友笑道。
“招财猫?”
“是啊,这家店3年前开的,小两口疫情后准备做点什么,就开了家火锅店。疫情么,您知道,疫情后几乎是开啥黄啥,我听说隔壁油公司的工资都发不下来。”
方晓见张良友不知不觉把话题岔开,就问道,“后来小两口呢?”
“他们开了半年,天天赔钱,房子都快赔没了,于是联系了一个收购二手设备的人上门看东西。冬天,冷,收购二手设备的人还没来,这只大橘猫就上门了。”
“小两口觉得大橘猫可怜,就给它弄了点肉,凑合吃。一边喂猫,小两口一边哭。”
“大橘猫吃完后就跳到吧台上蹲着,方主任您说奇怪不奇怪,我现在是真觉得有些事儿就是命。”
“那的确,从它在这儿蹲着,生意就好了?”方晓问。
“是啊!自从这只大橘猫蹲在吧台上充当招财猫,没等收购二手设备的人上门,店就坐满了。等收购的人上门一看,好不高兴,说小两口骗他白跑了一趟。”
“哈哈哈哈。”方晓大笑。
坐下后老板娘拿着菜牌过来,听张良友说大橘猫,老板娘笑眯眯的说道,“二位走的时候盘下我家大橘,发财!”
“不会忘的。”张良友客气了一下后开始一路海点,根本不管俩人能不能吃光。
方晓也没管。
“方主任,那位……就在车里?”张良友点完后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回瞒不住了,方晓不想让张良友产生一种自己是变态的想法。
他凑过去,“张主任,我跟你说个秘密。”
张良友也把头凑过来,俩人跟街头接暗号似的,方晓压低声音说道,“小孟不是人。”
刷~~~张良友的脸色一变,严肃的点了点头,“我知道,是白仙儿吧,治病一绝!”
“想什么呢!”方晓皱眉,斥道,“平时多学学习,别想这些乱七八糟的。”
话是这么说,说完后方晓双手合十,默念了几句得罪。
“小孟是机器人。”
“???”张良友看着方晓,几秒钟后,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是是是,现在科技真发达,小孟是机器人。”
一看张良友就不信,敷衍的都潦草,方晓干脆一把抓住张良友的胳膊,带他出门。
“小孟”正在车里充电,方晓摘掉“小孟”的墨镜。
眼睛里有红色的光芒流转,光芒并不旺盛,但却如流水一般,一看就知道是机器。
“我艹,还真是!!!”张良友愣住。
“我最近不是参加了罗教授的一个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落地的工作么,小孟就是科研项目。”
“!!!”
“张主任你可别跟其他人说,平时小孟看看病,事儿少。要是都知道它是机器人的话,一旦看病有问题,可能麻烦就大了。”
张良友一缩脖子,用力点头。
“我知道,我知道。”
两人回去,方晓开始吹嘘起自己在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落地工作中的作用。
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顿饭吃的五饱六饱,临走的时候方晓没忘记盘了盘大橘的头。
那只大橘几乎没有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