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战后他还能继续回去当他的太守。
而在这件事上。唯一感到憋屈和气闷的,自然只有寿春城中被曹操“好心”告知此事的袁术。
所以说袁公路又开始大发脾气什么的也不完全是无理取闹。
虽然说在袁术的大多数臣属眼中,自家主公这是的了癔病,只怕是时日无多了。
当然,对于依然死忠于袁术的如杨弘、阎象、纪灵、张勋等人,自然还是希望袁术能够重新振作,至少也给他们的未来指个明路。
到底是集体壮烈,还是开城投降,又或者别的什么选择。反正这些人就等着袁术一句话。
只不过袁术之所以到现在还不出声,主要原因肯定不是他真的疯了,而是因为他很清楚这些到现在为止依然忠心耿耿的手下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不想投降,但轻易也不想壮烈,所以他们真正最希望袁术做出的选择,便是渡过长江,到江东去依附孙策。
这些人当中有的很清楚袁术和孙策之间的关系,比如几位谋主。有的则不知道,比如几位将军。但无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的,都对孙策这个年轻人极为推崇。
也许袁术这个时候去投奔孙策,脸面上的确有些不太好看,但袁术毕竟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嫡流,能够和袁术结亲对于孙策而言绝对能够得到身份上的提高,对于孙策稳固江东的统治有利无弊。故而孙策必定会将袁术这位岳父如同吉祥物一样高高供起。
虽然这样的结局对于袁术而言多少有些残酷,但也总比丢了性命要好。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袁术麾下的文臣武将,又与孙策没有什么过节,那么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孙氏的肱骨之臣。纵然比不上孙坚留下的旧部,但他们总比江东的世家豪强值得信任吧。
“说说吧,现在曹军围城,就算我们选择突围,也很难离开,更不要说去依附他人。”
发了几通脾气,又砍了几个无辜的侍妾和侍女,袁术似乎冷静了不少。
虽然这样的袁术依旧令所有见到他的人都感到唏嘘不已——面容已经没有了当初丰神俊朗,鬓角更是一片雪白,双目之中也充满了疲惫。如果不是此时的袁术手脚还算利索,双目之中除了疲惫之外没有像前一阵子那样充满了戾气,或许大家宁愿相信他们的主公已经疯了。
好在现在的袁术依然还能给予他忠诚的手下们一点点或许微不足道或许又极为重要的信心,原本的涵养也回到了他的身上——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就算面对下面一群神情或木然,或决然的面孔,也不会再吹胡子瞪眼大发脾气。
或许袁术是觉得面对这样的一群手下,就算是发脾气也是对体力的浪费吧。
或许袁术此时的心情多少有点哀莫大于心死。
只不过或许多多少少有些出乎袁术意料的,是随着他看起来已经冷静了不少的话语说出,可以明显感觉到,哪怕是话音未落,会议室内的气氛立刻活跃了不少,显然袁术就算再如何被传言已经癫疯,但他毕竟还是整个袁术势力当之无愧的领袖,至少当他能够以较为冷静克制的态度出现时,大家的心中就好像又重新获得了主心骨一般。
而且看起来因为他们面对的局面的确很险恶,所以所有人这段时间除了跟着一起叹气发脾气之外,也是做了一定的思考,虽说这样的思考更像是溺水者漫无目的的挥舞双臂,不但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甚至还会造成体力加速流失而导致力竭溺亡。
只不过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袁术这一次对于那些明显有些扯淡的提议也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时不时便会露出思考的表情。
这样的袁术太反常了吧!
当然,这样的袁术才是他们愿意追随并曾经追随着的袁术。
“我听了一下大家的意见。无外乎曹贼势大,更兼有陛下诏令,故而无法力敌。杨卿言陛下在曹贼的进言下赦免了公孙伯圭,我等若是表现恭顺,则曹贼未尝不会赦免我等,因为曹贼与那家奴也终于为了这个天下要走向敌对。必然不愿意多分精力于我等身上。
但诸位是否想过,如今曹贼领兵数万号二十万围困这寿春城,此时我们若是向他请罪投降,他究竟会如何对待我等呢?是明正典刑,还是网开一面呢?那兖豫青徐诸地可是一直都在流传是我袁公路只是他人谋害那曹贼之父,国之蛀虫,难道曹贼会放过这公报私仇的机会么。”
袁术的一席话,让在座的所有人都立时闭口不言,面面相觑。
他们的老大说得对啊。就算袁术和曹操之间没有曹嵩那档子事——在袁术大部分的臣下看来那种事情完全就是曹操方面捕风捉影欲加之罪,毕竟纵观四境之内,也就只有袁术当得起那顶大帽子,其他人就算真的是其所为,只要没有足够的证据,就不会拿上台面——如今曹操大军压境,一路简直是顺风顺水,不但有刘勋献土归降。就算在九江郡内偶有抵抗也不过是垂死挣扎,如今袁术最后的据点寿春看起来更是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曹操真的因为担心自身伤亡和粮草消耗的问题而最终允许投降,所提出的条件也势必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