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都已经老老实实当了那么多年好人了,突然很想再做一次坏人。”
“我说你们这些年又不是没有上战场的机会,怎么就总惦记这些打家劫舍的事情。”
“嘿嘿,虽然这些年的生活还挺顺当,几次在战场上遇险但也活到了现在,可总是觉得心里少了点什么,大概就好像不知道谁说的,‘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吧。”
“对啊大哥,州牧大人让咱们来到这的目的不也是为了锻炼队伍们,机会难得,不如做上一票好了,正好也看看兄弟们这段时日练就的本事到底如何。能不能达到州牧大人的要求。”
终于,这样的一句话让那位船队的首领心动了,或者说有了这样一块遮羞布的存在,他接下来的行动也突然从矮矬穷的打家劫舍,立刻变成了高大上的所谓“军事行动”。
你看,同样是打砸抢。但是有了那么一层皮,立刻就变得与众不同了,就好像加了特效一样。
所以说你的片子可以拍的很烂,但是如果特效做的好,而且还能够拉出来几百辆名贵跑车。那么你照样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大导演。当然如果你手头不够宽裕,那么仔细钻研拍摄技巧,用华丽的荧幕色彩让观众们忘记苍白的内容也是一个不错的手段,甚至观众如果批评起来,还可以大刺刺的用一句“国际导演的水平,你们普通百姓不懂欣赏”糊弄过去。
好吧,果然这个世界除了看脸之外,没脸的如果有特效也是能够混到二等舱的船票。
海洋之子们对于海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一支规模并不算大的舰队行驶在蔚蓝的大海上。不过说是舰队,但也不过只有十二条船而已,比起南方诸侯手上的水师。这样的数量怎么都有些不太够看,或许唯一还能称道的,便是船只上那五花八门的兵器——比如竖立在船只两侧一共四只的拍杆,这种在杆头捆绑着巨大重物的长杆在接舷战中拥有着巨大的威力,敌军稍有不慎就能让一只船彻底葬身鱼腹。
其余诸如床弩、强弩和弓箭也都预备了不少,甚至船舱里还密封保存了一些“秘密武器”。那都是威力非常大的兵器,一般的情况下没有船长的许可。就算拿出来看一看都要挨板子。
所以大部分的船员也不知道那些藏的严严实实的鬼东西到底是什么,只知道平日里除了练习如何在波涛起伏中稳定射出手中的箭矢之外。还需要联系投掷和套锁之类的项目,
今天的海面上风平浪静——这当然是对那些海员们来说,事实上对于那些“旱鸭子们”而言,就算是在这样的天气里,颠簸起伏的航船也足够令他们将任何一顿饭吐得干干净净。
而这些在海里讨生活的人,除了少数需要值班巡岗之外,其余都纷纷跑到船上各个自己所中意的地方,享受着烈日与海风交替的奇妙感觉,甚至还有的趁机逗弄围绕着船只飞行的海鸟。
明明一场血战可能即将到来,但偏偏船上的这些船员,却是一点也没有大战来临前的紧张。
“都是一些好男儿。”
“只要再多熟悉熟悉,他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这支舰队的主人,不论是语气还是表情,都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
泉州港。
这里虽然被冠以泉州之名,但是距离渔阳郡泉州县的县城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但是这里却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港口枢纽……好吧,对于北方而言,港口枢纽这种名词对于大多数的百姓而言那都是极为陌生的词汇,也只有海边出生的海之子和那些商人才能意识到那片深蓝当中所蕴藏的无限商机,所以说就算是那些本地的世家豪强对于这里都并不太重视。
嗯,他们绝对无法与常驻于此的那些税吏比较对于此地的认知度。
但实际上依托渤海湾的独特地形,每年从这里走海陆前往青州的人并不算少,而且幽州与青州的物资贸易也经常需要仰仗这里,尤其是黄巾之乱爆发后,这里更是繁荣了不少。
甚至更加幸运的是,就算是袁绍与公孙瓒拉锯的时候,那些在公孙瓒后方袭扰的乌丸人和鲜卑人,也更多地将目光盯在了那些人群聚集的县城,而不是这个距离县城有些遥远的偏远地区。或许在他们的认知里,海边的百姓并不比深处内陆的他们富余多少,而且沙滩也不利于骑兵的行动,甚至那些百姓若是躲到海里去,他们更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所以哪怕幽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各种各样的麻烦,这座沿海的港口遭受到的损失几乎为零。不,甚至因为这样的缘故,这里的繁荣程度甚至在乱世中达到了与日俱增的程度。
说到这里不得不再一次感谢袁家那位发了疯的青州刺史,让原本还在犹豫到底是海路更划算,还是陆路更安全的商人们。越发的喜欢起了港口贸易,甚至冀州也开始出现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港口,只不过那里作为冲积平原,滩涂平缓却缺乏可以停靠大船的深港,虽说这年月的船只吃水并不算深,但也绝对不会喜欢在退潮的时候陷入到泥沙之中。
所以。为了袭击后的撤退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