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又乱了?乱了好啊,打没了才好呢!
跟我玩这套?
拉梅萱心中冷笑,高宗本这点小心思,就是想将暹罗产粮的消息传回去,所以才伏低做小。
“贵使,孤可派使臣去大明,若没乱……”拉梅萱威风起来了。
高宗本磕头道:“确实乱了,全国各地都在打仗,您可以派使臣去看看。”
真的在打仗啊,不过不是造反,而是皇帝在肃清。
拉梅萱更加震惊了,天朝乱了?
这是机会啊!
他心里开始权衡,高宗本若死了,大明皇帝必不会善罢甘休,这样一个能臣,在大明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吧?
暹罗盛产粮食的消息,恐怕是瞒不住的,别忘了现在暹罗遍地是明商,这些人早晚会发现的。
不如趁机赚钱,发展军备。
否则,发疯的大明,一定会南下攻打暹罗的,到时候暹罗更加难以阻挡天兵。
“贵使请起。”
拉梅萱道:“交易粮食倒是可以,只是孤想用粮食换军械,你们明军装备的火器就很好,我们想买。”
高宗本脸色急变!
若把军械卖给暹罗,暹罗岂不做大?届时如何剿灭暹罗?
暹罗必须占据!
在高宗本心里,暹罗已经是大明的盘中餐了。
“此事太大,外臣无法做主,还需禀报中枢,求陛下降旨。”
高宗本不敢答应,但本能的心里是不答应,直接派兵来抢便是。
可是。
拉梅萱也是聪明人,他盘算着,大明想和暹罗接壤,就需要几年时间,再攻伐暹罗,起码要五年之后了。
等五年后,他发展一百万大军,全部装备火器。
你大明不卖给我们,我们就跟西夷买。
当务之急,是稳住乱了的大明,千万别让大明南下,攻打暹罗。
高宗本也想到了西夷,立刻道:“外臣认为,陛下会答应的,暹罗和大明,一衣带水,乃是同胞,陛下必会赐福给暹罗。”
拉梅萱忍不住狂喜。
大明强大又如何,大明缺粮,国内又叛乱不断,说明天朝上国已经摇摇欲坠了。
只要给暹罗时间发展,暹罗装备一百万火器兵,说不定能兵进大明,去做那中原皇帝呢!
到时候,我拉梅萱也做皇帝!不做王了!
让天下都学暹罗话!
让中原人不许说他们的汉语,让他们说暹罗话!气死你们!
“王上,那种子之事?”高宗本小心翼翼问。
拉梅萱大手一挥:“孤派遣水师,襄助大明,将商船运入大明,算作下臣对大皇帝陛下的见面礼。”
“谢王上襄助之恩!”
高宗本收敛狂傲,变得小心翼翼。
这态度让拉梅萱十分满意,还问他:“可否愿意留在暹罗,辅佐孤?”
高宗本郑重行礼:“国难当头,外臣不忍抛弃圣上,不忍离开故国,还请王上见谅。”
“忠臣啊,何时我身边才有这样的忠臣良佐呢?”拉梅萱唏嘘。
出宫的路上,高宗本一颗心吊着。
回到驿馆,才彻底松了口气,大口大口的喝水,平复紧张的心情。
“发生了何事?”边永正在驿馆里办公。
高宗本打了个激灵,抬头看见边永,才莫名松了口气:“仕远兄,逯指挥使在哪呢?”
“他在处置西夷商贾的事呀,发生什么是了?”边永皱眉。
“仕远兄,随我来密谈。”
高宗本鬼鬼祟祟的,紧闭房门,令卫士守卫,不许任何人偷听,把拉梅萱说的话复述一遍。
“吹牛吧?”
边永一百个不信:“大明才是上国,我们的土地才是天下最好的,哪来的亩产18石之沃土啊?”
“吹牛,一定是吹牛!”
“要说是亩产4石,我也就信了。”
高宗本却道:“仕远兄,你见暹罗人,面上可有饥色?”
“这?”
边永皱眉,好像真没有。
“仕远兄,可记得安南,给咱们两万船的粮食?”
高宗本道:“在下怀疑,这粮食,就出自暹罗。”
安南不是产粮大国,大明知道。
产粮地是占城国。
边永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呢?我天朝才是上国啊,暹罗怎么会如此盛产稻米呢?”
“如果暹罗人人能吃饱肚子,为什么这么弱呢?”
“他们怎么没去中原,当中原的皇帝呢?”
高宗本也纳闷啊。
在士大夫眼里,有粮食那肯定有强兵啊,有粮有兵,怎么能蜗居暹罗一隅,当个土皇帝呢?
其实,暹罗一点都不弱。
就是怕比。
和大明比,比大明强的有几个?
有时候,粮食来得太容易,没尝过饥饿滋味的人,永远没有向上的精神。
中南这块地方,就是老天爷追着喂饭,所以没有强国。
中原那块地方,属于老百姓小心翼翼端着饭碗,结果老天爷生气就砸饭碗,两百年砸一次,所以总会诞生军政强人,诞生一个个强盛至极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