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年底的时候有了合适的结果,然后再了两年把这个研究成果推进到一个新的地步,今年开结果。
今年我们全新的电推进器,它已经能够提供超过3万牛的推力了,作为一款小型火箭的发动机绰绰有余。”
“相信这会是华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如何看待光神接受央妈采访一事?”
“谢邀,这个回答下有太多内容在讲在光神主导下光甲航天这些年创造了多少奇迹,多少技术上的突破,我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
我想讲一下我对光甲航天技术秘密的猜测,也是这些年为什么光甲航天可以,而其他机构硬是追不上的最主要原因。
先讲一个不相干的事情。可回收火箭能够实现,最重要的是space工程师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对最优软着陆问题中非凸的控制约束和朝向约束进行无损凸化。
在人类历史上外星探测任务中,探测器着陆不是难事,但对于可回收火箭来说,软着陆非常困难,在space以前,人类只在月球和火星上实现过软着陆,大部分软着陆都是通过探测器靠近地面的时候点燃反推进发动机减速最终实现着陆。
嫦娥五号登月就用的是这个方式。由于月球重力低,登月舱相对较轻,反推发动机不需要长时间运行,所以实现软着陆相对容易。
但地球重力大,另外火箭的话除了发动机以外不可能再去装额外的发动机,所以火箭回收就需要从高空规划运动轨迹,持续控制发动机输出,相当于火箭控制器需要在全降落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实时计算两个带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
而这篇论文正是解决了火箭软着陆的优化问题,让让软着陆优化在实际火箭中能够快速求解。
论文发表后的2013年space开始将论文的优化算法应用在真火箭上,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我想说的是,光甲航天能够实现如此多的技术突破,硬件层面的技术突破,最被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是常温超导体的技术突破,这被认为是光甲航天乃至华国核心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但在我看来,这背后一定还有其他的核心技术被光神或者其他科研人员所突破了,这才能解释近年来光甲航天在航天领域的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我严重怀疑就是ns方程,光甲航天找到了ns方程的通用解,起码是找到了一些限制条件下ns方程通用解。
像光甲航天接下来自nasa的救援任务,选择发射长空号空天飞机去国际空间站完成救援,不回地球而是去光甲号转一圈。
要知道过去长空号可是一次都没和光甲号做过对接。
包括去年的核弹变轨,虽说在明面上看光甲航天给的都是范围,我要发射10枚以内的核弹,但实际上未必就不知道精确值。
在我看来,很有可能光甲航天有ns方程的通用解,他们在涉及到各种类型流体问题的时候,都能基于ns方程通用解去进行建模,所以他们才会在火箭发射、多飞行器对接、复杂飞行器对接、飞行器空天飞行这些事情上一次性成功。
不然这压根不符合常理。
包括这次的电推进器,我相信一定也是基于ns方程有解,所以设计出了最优结构,一次性把电推进器的推力从过去的200牛变成了现在的3万牛。
所以在短期内,阿美利肯在航天领域想跟华国竞争压根就不现实,无论是马斯克还是牛斯克,换谁来都不行。
因为光甲航天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这不是你靠工程能力、靠资源堆能解决的。
再加上常温超导的加持,阿美利肯投入100的资源,产出可能都没办法和华国投入1的资源比。
再考虑到阿美利肯的组织僵化程度,实际投入产出比只会更夸张。”
陈元光指着屏幕说:“你看看这篇回答。”
林甲跟着陈元光一起来燕京参加国际航天大会,自然就不会住酒店,而是住在林甲从购买到布置一手操办的房子里。
对于他们来说面积不大,这是因为之前陈元光在绵阳的时候,林甲一个人住在这里。
整个房子从布局到装修都显示出一种清冷的感觉,这几年设计师喜欢把它用一个词来概括:侘寂风。
近几年这个源自霓虹的美学概念很受老中有钱人的欢迎。
林甲凑到陈元光面前,盯着屏幕看完之后问:“没懂你想表达什么意思。
是想让我去联系知乎那边,把这个回答给删了,还是什么?”
陈元光无语:“em这个贴已经屏蔽了。
别人看不到的。”
怎么可能要等到林甲去联系知乎,老中有庞大人手专门负责干这个。
如果需要具体当事人去联系,那只能说明当事人还不够重要。
像陈元光这个级别,不仅是负面舆论第一时间清场,稍微有点敏感的言论都会被第一时间处理掉。
和正面负面无关,就跟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大差不差,总之别提就完事了。
林甲有点惊讶,之前在申海航天上航天航空专业的基础课,里面有一章流体力学基础,因此她对ns方程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