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63章 拔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3章 拔锥(2 / 4)

的攻势如同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填壕车上前!”虎贲中郎将关兴高声喝令。

数十辆填壕车被推上前线。

这些车辆装有厚厚的木板,能够架在壕沟上,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

吴军的箭矢叮叮当当地射在填壕车上,却无法阻止它们前进。

“井阑推进!”关兴再次下令。

十座高达百尺的井阑,亦被缓缓推向前线。

这些庞然大物比吴军的望楼还要高出丈余,上面的汉军弓弩手开始对吴军阵地进行压制射击。

箭雨从高处倾泻而下。

吴军士卒不得不举起盾牌防护,无法有效还击。

关兴看准时机,命令连续下达:

“偏厢车前进!”

十余辆偏厢车被推上前线。

这些车辆三面围着双层甲板,中间填充沙土,外蒙湿牛皮,如同移动的小型堡垒。

过去一年对魏吴的几场战役,大汉除了缴获无数兵器甲胄外,牛皮这种战略物资同样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如今可谓豪横至极。

车上的射孔中不时射出冷箭,给吴军造成持续伤亡。

傅义见状,急令士兵推出火油罐,试图用火攻摧毁这些偏厢车。

但汉军早有准备,车上的士兵用湿毛毯扑灭火焰,同时车后的弩手进行掩护射击。

战斗陷入僵持。

双方都在付出代价。

就在此时,赵广率领的龙骧郎和府兵终于从侧翼杀出。

这些精锐士兵养精蓄锐多时,此刻如猛虎下山,直扑吴军阵线的薄弱之处。

“稳住!稳住!”傅义声嘶力竭大喊。

龙骧中郎将赵广一马当先,手中长枪不过其父三成功力,便已如蛟龙出海,势不可当,连续刺倒数名吴军士卒。

他身后的府兵则如狼似虎,迅速撕开了吴军的防线。

“夺下那座望楼!”赵广指着吴军阵中的一座高大望楼命令道。

数十名府兵立即向望楼冲去。

望楼上的吴军弓弩手拼命射击,但府兵们举盾护身,不顾伤亡地向前冲锋。

一名府兵被箭射中大腿。

踉跄了一下,便立即被同伴扶起继续前进。

另一名府兵举盾挡住数支箭矢,盾面上已经插满了箭羽,一如刺猬。

终于,由魏起率领的第一批府兵冲到了望楼下。

又不过一刻钟时间,望楼顶端的吴军旗帜被砍倒,一面大汉军旗缓缓升起。

“万胜!”汉军阵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傅义脸色惨白。

关兴抓住时机,命令全军压上。

汉军如同潮水般涌向吴军阵地,很快就突破了码头最外侧防线。

就在这关键时刻,镇西将军孙韶终于从铁索关上派来了数百援军。

生力军的加入暂时稳定了战局,汉军的攻势被勉强挡住。

铁索关上,孙韶自然也看到了码头那座望楼的陷落。

“将军,码头压力很大,是否派兵增援?”参军裴玄问道。

孙韶摇了摇头,目光却投向了更远处,那片雾气缭绕、寂静无声的山林。“蜀贼在那山里,还藏着两千人马,他们至今未动……”

裴玄顺着孙韶目光看去,思索再三后出言道:

“常理而言,彼处蜀人潜行山中十余日。

“此刻应已是强弩之末,或许…是我大吴的突破口?”

“不必了。”孙韶断然拒绝。

“傅义若能守住码头五日,一切尚有可为。

“若不能…守住铁索关便是。

“传令下去,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击。

“尤其是向山林方向。

“蜀贼诡计多端,不得不防!”

孙韶先前确实想小胜一场,再把滟滪大败的消息传给孙权,但大败的消息,已然被潘濬传向武昌。

如此一来,他倒没太多顾虑了。

为今之计,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死死守住这座铁索关,等待下游援军的到来。

他不再去看码头方向的厮杀,也不再去看那片令人不安的山林,只是将目光重新聚焦在正面仰攻的小股汉军身上。

上游。

二十里。

江水湍急。

八艘巨大的木筏布满大江,在雾中不急不徐地移动。

陈曶站在为首的木筏前端,手扶栏杆,目光如炬。

这位楼船将军年纪虽轻,但因常年在水师服役,早已晒得黝黑,他抬手示意,身边的鼓角手立刻擂鼓吹号向后方各筏发出号令。

“各筏注意,保持间距!”陈曶声音平静有力。

木筏在江流中缓缓前行,筏首劈开江水,声响沉闷,木筏上,百余名精壮的水军士卒摇动桨橹,艰难又精准地操控木筏行进的方向。

“将军,前方半里便是吴人布设铁锥的区域了!”陈曶身边,副将高声禀报。

陈曶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江面:

“传令,各筏降速,保持阵形!”

鼓号再次响彻江天,八艘巨筏缓缓调整着速度和方位。

第一艘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