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拍一个几秒钟的镜头,冒着生命危险。”
路知远冒着生命危险,拍一个几秒钟的镜头,不是一次两次。
《升级》,台风登陆那一天,在涠洲岛,所有人都躲了起来,就路知远的剧组,每个人绑着三根保险带,还在海边拍摄。
《铁甲钢拳》,他登上慕士塔格峰,在黑湖边,拍出了双重日照金山,拍完之后,路知远高原反应强烈,直接在喀什躺了一个礼拜。
《环太平洋》,他又带着人跑去冰岛,在极地之夜,不惧严寒,足足蹲了一个多礼拜,就为了拍到一个极光下的机甲镜头。
这个世界上,有几个像路知远这样的疯子?
对于电影的执着,可以说达到了极致。
天才向左,疯子向右。
这句话,就是路知远的真实写照。
“娜扎,退下。我来说几句。”
娜扎刚才说的很好,但还有几个重点,没有提到。
路知远准备重新强调一遍。
“这部电影,视觉效果方面,将会有三个特性。”
“既然运用了弗里德里希的浪漫主义美学,那么,摄影师这边……”
路知远看向了摄影指导。
“我只有三个要求。”
“一、雾霭迷离的孤独感。”
“二、崇高自然的巨大压迫感。”
“三、战争废墟中的永恒神圣感。”
说完之后,路知远又看向了负责场景搭载的设计制作师:“明天一早,我们要去黑湖附近。”
“在那里,我需要一个场景。”
“晨雾包裹冰川,机甲如迷路的旅人一般,在冰塔林间穿行,远处,慕士塔格峰仅露尖顶,如悬浮的神坛剪影。”
“具体的风格,就用刚才提到的三大要求,来营造。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要需要一种哥特式的黑暗美学。”
这都是什么呀?
这个设计制作师是新来的。
他听完这个要求之后,头皮都要炸了。
“小苏,我们以前拍《铁甲钢拳》的时候,拍过类似的场景。这个场景,只需要变化一下风格,按照哥特式的黑暗美学来。”
“相比当年那个镜头,这次的要求,甚至简单了一些,到时候,你教教他。”
新人就是这样,大惊小怪。
路知远感觉,这种镜头有什么难拍的?
唯一的麻烦就在于,那地方的海拔有些高,需要提前适应一下,或者吃点药,不要受到高原反应影响。
“远哥,我来搞定。”
苏沦听了路知远的话,瞬间秒懂,对那个制作设计师说道:“远哥的意思是……”
“早上太阳还没彻底升起之前,整个黑湖边的世界,还处于雾霭朦胧的黑暗当中。”
“这时候,他需要冰层里面,透露出微弱的蓝光,使得苍茫的世界当中,有一点希望的感觉,但这个希望,又拥有了一种孤独感。”
“具体的方式是……搞一点发光光纤,埋在冰层里面。展现出低饱和度的灰蓝色,给人一种深空寂寥的感觉。”
原来是这样!
不愧是前辈,果然厉害。
三言两语,就给我翻译了出来。
路知远说的话对于他来说,就跟神秘符号一样,完全听不懂。
还是苏沦靠谱。
有时候,能把大导演的话,翻译成人能听懂的文字,也是个挺不容易的工作。
“我为这部电影,设计了4个战斗场景。”
“第1个场景是,慕士塔格峰的冰川峡谷。这个地方,我们之前去过,不再多说。”
“第2个场景是,瓦汗走廊的唐代驿站废墟。这个在边境上面,我们最后一个去。”
“除此之外,还有黑湖附近的场景。这个场景,《铁甲钢拳》拍过一次了,这次,我们换一个角度。上回我记得是在东岸吧?这次换一个位置,找个全新的角度。”
黑湖也是一个景点,范围很大,路知远相信应该能够找到一个适合拍摄的角度。
勘景工作,就是为了找到最适合的角度。
找到他需要的画面。
这种东西,剧本里是不可能写出来的。
“最后一个场景,公主堡悬崖。”
“到时候,场景布置一下,我需要一个画面……星舰船首,插在海拔崖壁之中,船尾悬空,伸向深渊。破损引擎喷口滴落冷却液,在峭壁凝结成一团团蓝色的冰霜。”
“当然,这些东西,后期特效会做出来。实拍的时候,只需要找准角度,找到光线流动的感觉。”
“周围要是起伏的山峦和天空,色调要暗一点,要有一种肃穆和神秘的氛围感。”
“摄影指导,记一下。”
“拍摄的时候,记得提醒我。”
路知远说完之后,想了想,暂时没有要补充的东西。
他大手一挥,表示可以解散了。
“明天早上,在这里集合。”
“后勤工作,坤哥你来搞定。”
“小苏和郭凡,你们有任何想法,这几天都可以找我来沟通。”
“这部电影,是我们整个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也可能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