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非常独特,因此想请你指教一下。”
老谋子对于路知远这个后辈,没有摆出任何老前辈的架子,而是同辈论道。
路知远已经拿过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是全世界公认的艺术大师,尤其是在光影这方面,绝对是世界级大师。
而光影对于一部文艺片来说,是灵魂所在。
“张导,指教谈不上。我想说的话,一切都在电影里面。或许等看完电影之后,你就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导演,就要用电影来说话。
电影什么样,用嘴巴说毫无意义,画面才能震撼人心。
“也好。”
反正已经来了,张一谋也不着急。
他也不怕被人传出去,他来路知远这边偷师……别人想来,还来不了呢。
再说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在光影这方面,他确实不如路知远,学一下路知远的先进艺术理念,他也不觉得丢人。
毕竟,路知远在出道拍电影之前,是正儿八经的美术生,学了很多年的印象派绘画。
而印象派对于光影的追逐,那绝对是全世界最偏执的一群人!
……
电影开播之前,路知远作为导演,代表整个剧组讲了一些废话。
然后,观众还在津津有味的听他讲这些东西,路知远自己开始先不耐烦了。
“暂时先这样吧。”
“大家先看电影。看完电影,差不多就可以避开下班高峰期了。”
大导演就是有个性。
别人恨不得在电影上映之前,给观众先跪一个。
希望大家,看在自己辛辛苦苦拍电影的份上,多来电影院买票支持自己。
路知远上来还有心情开玩笑。
今天是周五,晚高峰特别堵,堵到晚上8点很正常。
电影6点准时上映,结束差不多就是8点,刚刚是晚高峰的末尾。
“远哥这人挺有意思的。”
“我听说,他每次把首映礼选在这个万达影城,就是因为这里离家近,他不想回家的时候堵车。”
燕京这个城市,有很多优点。
但有一个巨大的痛点,让这个城市的居民,非常的不爽。
就是堵车这个难题。
路知远的这一番话,在无形当中,拉近了他与普通观众的距离。
让大家觉得,他在拍电影的时候,可能是一个神,但离开了电影之后,更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
银幕上。
画面渐渐开始亮了起来。
一束光,透过牢房的铁窗照射下来,落在了一张脏兮兮的桌子上。
一个男人的背影,率先出现在银幕上。
与此同时,镜头切换到了男人的手上,他正拿着画笔,在快速的描绘一张画。
不是临摹。
而是模拟画像。
对着7岁女孩的照片,模拟画出了对方18岁的样子!
……
电影院内,一片安静。
电影开头的第一个场景,就让大家充满了好奇,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过,看过预告片的人大概知道,这个主角是一个美术生。
不着急。
故事才刚刚开始。
……
但对于有些人来说,故事的开始,光是第1个镜头语言,第1幕的光影效果,就已经让他受益匪浅。
“强光暗影,指向性明显,瞬间就锁定了主角,这种沉浸式的镜头语言,像极了诺兰。”
“除此之外,铁窗,旧桌子,斑驳的墙壁,一切看起来都如同地狱一般让人绝望。”
“但是,光照在主角的身上,光落在他的画笔上,就像一把撕裂黑暗的匕首,这种戏剧性,以及感官刺激性,实在太强烈了。”
“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十分癫狂的主角!”
通过光影的效果,张一谋这样的文艺片大师,可以在第1个镜头,就能够读出来,路知远对于整部电影立下的基调。
电影其实有很多套路。
观众只需要看懂故事情节,但对于一个优秀的导演来说,他要看懂光影,要看懂布局,要看懂很多细节。
“这个癫狂的主角,就是他内心的折射。”
“路知远这家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他拍这种格调的电影,演绎这种外表优雅、风度翩翩,但内心里偏执狂傲的男主角,完全是本色发挥。”
“这种风格,放眼全世界,独一无二。”
张一谋玩不了这种风格。
路知远的这种风格,实在太个性化了。
那种如同疯子一样癫狂,但又如清教徒一样虔诚,两种割裂的风格,总是在他的电影里面,被完美统一。
这是路知远电影,最特殊的精气神!
别人根本模仿不了。
这种神经病一样的气质,比昆汀那种暴力仪式感,以及恋脚癖的视觉标签,更加的独特。
喜欢的人,可以喜欢到发疯。
而且,找不到其他替代品。
“他是个疯子,表面冷静低调,内心狂傲奔放。”
张一谋觉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