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戏耍刘邦
窗外日光晃了一下眼。
“在下刘季,名邦。"遗憾少年笑着说道,“朋友戏称时,会喊一声′邦邦。”蒙恬:…”
他为什么能那么高兴。
人类的悲喜,果真并不相通么。
果然。
赵闻枭心想。
她看向其他人:“这几位,都是你的朋友?”刘邦点头,一一介绍。
他指向掩胸少年:“其名卢绾,小名′鹿鹿′'或′碗碗。"又转向圆脸壮汉,“其名樊哙,小名′樊樊。”
蒙…….”
潇洒儒生不想被他点破小名,主动站出来:“在下审食其(yi,)。”读书人也合卷,起身作揖:“在下萧何。”刘邦一个也没放过,不紧不慢补充:“这是小鸡和萧萧。”审食其和萧何”
蒙性………….”
忽然觉得,"萌萌"和“甜甜"都挺好听的。赵闻枭一一作揖,还礼,笑着自我介绍:“华胥,闻枭。”华胥?
几人欲言又止看着她,甚至怀疑她是不是在消遣他们。不过一一
“闻枭"二字,好像有些耳熟。
刘邦沉默了一阵,忽然激动起来,一拍大腿:“赵,闻枭?最大的纸张商人?”
赵闻枭:应该?”
每个诸侯国的传言,都有细微差别,她也没太探究。五位少年人面面相觑。
但刘邦神色收敛得很快,眨眼就把惊讶抹走:“你要来我们沛县开宴会?"泗水那么大,她为什么独独看上沛县?
“非也。“赵闻枭也不拐弯抹角,“我是想要为华胥国招募人员,所以到处走走。”
刘邦将脑袋搜刮干净,也搜不出有关华胥国别的消息,只好悄悄看向卢绾。然而卢绾脑子里,也只有华胥部落的消息,而没有华胥国。于是,两人又齐刷刷看向最为勤快读书的萧何。萧何沉默了。
许久,他开口问:“敢问淑女,这华胥国乃…风氏部落的华胥吗?”莫非华胥在什么偏远地方立了国,没传到诸侯国内?赵闻枭自觉自己是个没心肝的混不吝,家中族谱一页也没翻过,一时之间倒也不知道自己祖上,到底都有哪些老祖宗。赵姓祖上,会跟风氏有关系吗?
她只好含糊道:“横竖都是女子为王的国度,大差不差罢。”萧何……”
部落和国,差距还是有些大的。
刘邦只好奇:“这天下还有女子为王的国度?”他怎么从未听过。
女子把政,他倒是知晓。
赵闻枭:“自然。”
她有心招人,也不吝于好好解析一番。
所幸这种闻所未闻的事情,天然有一番吸引力,连樊哙都安静听着。就是一一
“哈哈哈……“樊哙大笑道,“淑女是不是稗官,在一些山野旮旯,听说了从前华胥部落的故事,却信以为真。”
刘邦他们也笑。
只是笑得没那么过分。
刘邦说:“倘若淑女想要找文吏士人,替你记下这些稗史,倒也不难。”这年岁,但凡有口饭吃,找人做事还不简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能结交最大的纸张商人,他乐意帮这个忙。而且,如今地里头没有庄稼。大家为了一口吃的,干什么都愿意。对方要是愿意委托他,倒是给了他一个在旁人面前长脸的机会。简直稳赚不赔。
樊哙哈哈大笑道:“邦邦、鹿鹿和萧萧都识字,他们都能替你记下来。”审食其”
其实,他也识字。
赵闻枭”
罢了。
没人信才正常。
不考虑事实,这的确比说她就是秦王本人的流言还离谱。“可我要找的人,必须得背井离乡,举家与我迁往华胥。“赵闻枭笑意也不减,看着刘邦,“身份不论,性别不论,只要能遵法度,且有一技之长,有胆识,愿挨苦,敢随我前往华胥。”
刘邦为难:“这也太简单了。难不成我们几个也行?”他嘴皮子利索,算一技之长罢?樊哙力气大,算一技之长罢?萧何整理文书,一目十行,也算一技之长罢?
要想活着,谁能没有一技之长呢。
赵闻枭伸了伸蜷缩的长腿,姿态放得更恣意一些。她将手肘撑上膝盖,托起下颌,说:“没准呢。”刘邦沉默了。
他看得出来,对方此言不假。
可他们才初初见面,她为什么笃定,他们一定能派上用场?“若非我花钱买来的隶臣妾,此去华胥,也并非一去不复还。“赵闻枭说,“我们那边在开荒,人手匮乏。只要是会开渠、修建房舍之人,都能前去看看。”刘邦抛掉疑惑,问:“管饭吗?”
赵闻枭:“管吃住,一日三十铜板,有功记功,累功得爵。”刘邦:…”
铜板是什么,没听过。
赵闻枭从身上翻出一枚钱,弹指抛了抛,接在掌心里,递给刘邦。“这就是铜钱?"刘邦看着圆形方孔的钱币,也有几分熟悉的陌生,“似乎比秦半两轻一些。”
樊哙听得有些心动。
主要是,他饭量有些大,好些人家雇工都不要他。他便只能自己屠狗。
可如今一一
大旱几月,狗都活不了了。
剩下几只瘦得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