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咕叫着连跑带飞地就出去了。放下手里二十多斤重的重物,黎安安掐着腰直喘气。这鸡飞狗跳的一天啊。
接着,把小石头放出去,拒绝他想继续“荡秋千"的想法,关好门,“怎么就那么爱进屋呢,我算记住它了,就那个头顶带黑毛的,等过年了,头一个拿它下锅。”
袁小四:“我发现开始喂苞米之后,咱家鸡都开始长得好看了,就是不咋下蛋,是天儿冷了还是喂苞米不好啊?”
黎安安进厨房洗了下手,回去接着拆螃蟹,“两个原因都有吧,不过他们都说喂苞米好,鸡长得肥。”
也是奇了怪了,人吃玉米,就能减肥,鸡吃玉米就能长油,这上哪儿说理去。
袁小四抬头看了一眼,“你为啥把蟹黄和蟹肉分开放啊,一会儿不是一起炒嘛?″
黎安安:“我想着做一小瓶秃黄油吃,就是纯蟹黄蟹膏的那种,能放一个月呢,想吃就挖一勺,盖在热腾腾的米饭或者面条上头,热气把它熏化了之后损拌一下,也可好吃了。”
袁小四让黎安安形容地狠狠咽了下口水,“咋叫这名儿呢?”黎安安:“这本来是苏州那边传出来的吃法,螃蟹不是就这一段儿最好吃嘛,那儿的人想把螃蟹留住,就想出这么个做法。苏州话里秃是'只有'的意思,因为里面只有蟹黄没有蟹肉,所以就这么叫了。”拆得差不多了,黎安安收好螃蟹壳,开始熬蟹油。把空了的蟹壳放进油锅里炸,加点姜片,就得到了一碗色泽红亮的蟹油,再用蟹油炒蟹粉。
随后,把冰箱里的皮冻拿出来,切成丁儿,和炒好的蟹粉搅拌在一起,蟹黄汤包的馅儿就做好了。
豆腐包的馅儿就好做多了,豆腐加肉馅、猪油、盐、一点点辣椒、调料水等,几下就弄好了。
两种馅料都调好了之后,就可以开始揉面了。汤包的面皮是确保汤汁充盈且不破皮的关键。需要足够柔韧且延展性极好,才能有那种点一下包子像点了一汪水的那种状态。
黎安安一直很喜欢揉面,就觉得它解压又好玩。把松软的面粉一点点揉成柔软的面团,它就在你的掌下,完全为你所控。一揣,一推,一揉,循环往复,起收有式,心情好像都随着手里的面团变得柔软又光滑了。
面团揉好之后,醒发一会儿就可以开始包包子了,看了看挂钟,外出的那俩也快回来了,时间掐得刚刚好。
袁小四正捧着一盘水萝卜吃,看到黎安安端着两种馅儿出来,刚要放下盘子,“我跟你一起包啊。”
“不用,你看着就行,包这俩有讲究,信不着你。”袁小四切了一声,“那我正好还歇会儿呢。”黎安安笑着说:“是,小少爷您就歇着吧,我来就行。”袁小四听了,瞥了黎安安一眼,深深地叹了口气,“可别管我叫少爷,谁家少爷跟我似的啊,我就是一个挑粪的,拉磨的,推车的。“还有,拆螃蟹的,但是拆螃蟹这活儿他爱干,就不说了。
黎安安听了,忍不住笑了出来,看出来了,这两天可给小少爷累坏了。“行了,今天晚上肯定让你吃顿好的。"弥补一下他这几天受到的伤害。先包豆腐包。
擀好面皮,舀起一勺馅料放在包子皮中间,随后用手指捏出均匀的褶子。“你这包得也太漂亮了。”
黎安安得意一扬头,“那肯定的啊,咱就是干这个的。"虽然她白案不行,但是基本手法还是到及格线了的,这要是都不会,她师父晚上不睡觉都得看着她包。
十八个褶,一排包子跟复制粘贴似的。
包完了豆腐包,开始包蟹黄汤包。
用一个面团打发走了某个又来捣乱的,“大娘,看着他点儿,别让他吃了。”
“好嘞。”
包着包着,黎安安灵机一动,捏了一个超大号的面剂子,擀了一个超大号的包子皮,最后,包了一个超大号的蟹黄汤包。袁小四啃着带皮的水萝卜,被辣得嘶了一声,“你这个咋包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