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的农耕民族,甚至可能比突厥之类的游牧民族更服管教。
前提是,把他们运出养蛊的倭岛,分散在大陆的各处,让他们无法形成独立封闭的小圈子。
在华夏文明强大的同化作用下,像羌人、羯人那样,消融在文明的洪流之中。
“所以,对倭人的平民就按此法办理。”
李明起身,背着手说道。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立即认真地拿起纸笔,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
“平民装船,运回大明,均匀地在沿海各个港口卸货,在港区暂居。
“同时,根据全国各道州县的人口密度分布,按相同比例将这些倭人发配至各个地方。”
说的好像是货物一般。
而两人也注意到,陛下没有使用诸如“尽量”、“最好”这类减轻程度的用词。
言外之意就是,不论愿不愿意,只要是活着的倭人,就得被装运回大陆。
而能够获准留在故土的,就只有死倭人了。
长孙无忌问道:
“要将他们打入贱籍,编入奴婢吗?”
李明顿了顿,略一思考,摇头道:
“不可。大明现在已经没有贱籍了,如果给倭人单列出来,岂不是给他们搞特殊化,变相加强了他们的民族性?
“就让他们和其他大明子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样的义务。
“直到他们的民族特征被完全磨灭,彻底成为与汉民无异的哈民为止。”
长孙无忌觉得很有道理,重重地点头。
李明继续说道:
“发配下乡的倭人,就地编入各个生产队进行耕种。
“土地不够的,就让他们去开垦荒地,准许他们在自己开垦的荒地上耕种。
“至于发配进城的倭人,由衙门先行安排紧缺的体力劳动。男倭从脚夫苦力做起,女倭从织布洒扫做起。有手艺的,也可以进厂当工匠。
“不限制职业,不限制通婚。这些倭人个体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全凭各自的造化和本事。
“只要到最后,‘倭’这个概念作为一个整体消失,就行了。”
不得不承认,这是极为聪明的统治策略。
兵不血刃、悄无声息的,就让一个隐患的敌对民族消失了。
不但不钱,反而还能增加全社会的劳动力——
在生产力底下的农业社会,还没有“生产过剩”这种奢侈的烦恼,劳动力一直都是宝贵的财富。
把“别人”变成“自己人”,这才是顶级的治理蛮族之术啊。
“陛下英明!”
长孙无忌不禁赞叹,这次是发自内心的。
房玄龄思索了一会儿,问:
“职业出路没有限制,那么倭人也能当官吗?”
这问题问得刁钻,让李明都噎住了。
理论上,既然职业百无禁忌,那么倭人自然也是可以当公务员的。
可是,那帮岛民能治理得好大陆吗?只怕比突厥、鲜卑这些蛮夷更差。
毕竟游牧民族野是野了点,但好歹也是大陆的本地爷。
“如果倭人之中,确实有能够通过考核的人才,那……也未尝不可……”
李明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是语气不是很确定。
本来是来整治倭人的,结果却让倭人来我大明当官老爷了。
这能忍?
就算老百姓能忍,他李明的心里也膈应啊。
“所以,还是得给他们这类人分一个三六九等,不能把所有职业都向他们放开了。
“除了在衙门担任官职以外,一些体面的活计,譬如士兵、掌柜之类,也得对倭人限制。”
房玄龄这么说着。
长孙无忌便提出异议了:
“陛下刚才都说了,不能对倭人区别对待,不能让他们有‘与众不同’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感到自己和其他民族不一样。
“可是房相,你这么做,不就和陛下的思路背道而驰了吗?”
房玄龄把僵硬的嘴角咧起,微微一笑:
“这里才是奥秘的所在。
“让倭人的血脉当官也不是不行,但是他们本人不行,必须是他们的后代。
“而且不能是倭人与倭人之间的后代,而应该是倭人与汉人通婚以后诞下的子嗣。”
哦?
这个主意,不仅让长孙无忌眉头一挑。
连李明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过来了。
“反正不论男女,汉人的子嗣统一是汉人。
“汉人当官,总没有问题吧?”
房玄龄的笑容扩大。
长孙无忌一拍脑门:
“妙啊,妙啊!
“以利益诱使倭人主动通婚,这确实是高招啊!”
用一点胡萝卜诱惑倭人忘本。
房首相真是太坏了,我喜欢!
而李明则想到了更深一层。
是啊,房相倒是提醒我了。
凭什么让倭人享有大明子民享有的大部分权利利益?
难道倭人还有上门桶蘸价值吗?
不但对咱国内亿万勤勤恳恳的自己人来说不公平。
而且得来太轻松,倭人也不会珍惜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