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武侠修真>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171章 姜曦成亲,山林救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姜曦成亲,山林救僧(2 / 3)

院子里,便只余姜义与刘庄主两个老亲家,对着一盏残灯,一壶温酒,相对而坐。

月华正中,清辉泻入院落,把二人影子拉得细长。

刘庄主今日喜气上头,平日那点沉肃早被酒意冲得干净,只剩一脸醺然的笑。

姜义替他斟满一杯,看着也忍不住笑,举杯间话头却不走直路:

“亲家,你瞧这小两口,一个沉稳如山,一个灵秀似水,当真是天造地设。”

“那是,那是。”刘庄主捻着胡须,连连点头,得意之态写在眉梢。

姜义呷了口酒,眼角余光斜瞟过去,语调却带着三分旁敲侧击:

“我想着啊,这家里往后定然人丁兴旺。若是不嫌我这老骨头嘴杂,日后要是多生几个……可否匀一个出来,随他娘亲,姓我们老姜家?”

话说得半似玩笑,半带试探。

刘庄主闻言,脸上的笑意却是一滞,端着酒杯的手也凝在半空。

那神色,一时古怪,似是为难,又似带着几分说不清的感慨。

他将酒杯缓缓放下,半响,方才絮絮开口:

“此事……按理说,我心里头,自是千肯万肯的。”

说到这儿,他沉吟良久,方才压低了声音,慢慢道:

“只是亲家,你或许不知。我刘家,自打迁来这山间驻守,受了祖上指点,每一代,都是一脉单传。”他伸出一根手指,语气里有几分玄之又玄的意味:

“而且,必定是男丁。生下一个,此后便再无所出。传到我这一代,不多不少,正是第五代,从未有过意外。”

姜义听得,神色微愣,手中酒杯也随之停了。

他这些年书读得多,神意也渐渐明透。

这看似荒诞的“一脉单传”,细细一转念,竟也合了天道章程。

镇山之责,累世阴德,超脱轮回……

这等滔天机缘,落在刘家身上。

大道至公,有所得,必有所限。

既许你刘家福缘无边,便也在你的人丁上落一道无形枷锁。

免得福泽泛滥,失了其珍。

念头至此,姜义心头那点小算盘,当下散作烟云。

他旋即哈哈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摆手道:

“原来如此,倒是我这老头子,贪了几杯,想岔了去。”

说罢,站起身来,冲着刘庄主拱了拱手:

“夜已深,亲家早些歇息。我便先走一步。”

话落,转身踱步而去。

月色清冷,他的身影很快隐没在村道深处,只余酒香与灯影,寂寂相对。

这场喜事的余韵,在村子里盘桓了好几日。

直待最后一丝喜气散尽,姜锐也到了该动身的时候。

行囊极简,不过几件换洗的布衣,一囊清水,一袋干粮,寻常行伍中人的打扮。

只是这回,身上却多了两样物件。

那一张泛黄的旧符,用油布裹得妥妥当当,贴身收在怀里。

还有一根人高的棍子,他没嫌累赘,也负在了背上。

棍子是那七岁的小堂弟姜均,在临行前一晚,吭哧吭哧地从自个屋里拖出来的。

棍身是后山寻的韧木,打磨得还算光滑,两头拿粗陋的铜环箍了,瞧着有几分憨直的结实。小家伙挺着胸脯说,将来若有羌人来犯,便让大兄拿它多敲几个脑袋。

姜锐只是笑着揉了揉他的头,没多言,倒是将那棍子,稳稳地负在行囊一侧。

翌日,鸡鸣三两声,天光才破。

他已一身劲装,立在院中。

赵绮绮默默替他整了整衣襟,又在腰间系上一只装满干粮的布袋。

动作干脆,不见半分拖泥带水。

她是将门出身,沙场离别见得多了,知道这时候,多余的眼泪最是无用。

只在最后,低声道:“外头风沙大,多喝水。家里有我。”

小姜涵却不懂这些,只晓得爹爹要远行。

便伸着藕节似的小臂,紧搂着他的脖子,奶声奶气:“爹爹,早些回。”

姜锐在她脸颊上轻轻一吻,才将她交还到妻子怀里。

廊下,姜义负手而立,只吐出两个字:“去吧。”

姜曦则递来一只小瓷瓶,里头是调息的丹丸。

姜锐不再多言,抱拳一礼,转身而去。

晨光初露,他的背影在村口土路上,被拉得老长。

一人,一棍,一肩行囊,就这般没入了通往凉州、通往茫茫羌地的苍黄古道。

姜锐走后,两界村的日子,又回到了那不急不缓的调子里。

刘庄主嘴里嚷着要享清福,逗弄孙儿,可那副身子骨,似乎生来就闲不住。

家中积年的事务,他分给了古今帮的两个副帮主,自个倒反而顶了原先的空缺。

每日天色才亮,他便背着手,踱到村西的练武场。

听着一群半大小子“哼哼哈哈”地吐纳,看他们把一套粗拳法打得尘土乱飞,他也不嫌吵。偶尔走过去,伸两根指头,在哪个小子歪斜的架子上轻轻敲一下,淡淡一句:“气散了。”有时候清闲,也会拐进学堂。

那里有当值的姜家人讲经释义,有时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