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123章 马天:姐姐,姐夫他不是人,你要为我做主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马天:姐姐,姐夫他不是人,你要为我做主啊(2 / 3)

来到奉天殿前,心理吐槽这比上早班还苦。

两侧廊庑下等候早朝的文武百官见他身影,如同避瘟疫般纷纷后退。

他站在廊下,嘴里发出一声冷嗤。

“国舅爷。”户部尚书曾泰走了过来。

这位年近五旬的老臣脸上挂着苦笑,眼神里既有无奈,又带着几分探究。

“曾大人。”马天一笑,“看来在下这“阎罗’的名号,今早又添了几分寒气。”

曾泰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凑近半步压低声音:“别说他们,我现在见了你也发怵。昨儿文庙那出“哭庙’,御史台的弹章像雪片似的往通政司送,都参你的。”

马天耸耸肩:“理解。曾大人便是不搭理我,我也不怪你。”

“哎!你这话说的。”曾泰瞪圆了眼睛,“我这不硬着头皮来跟你说几句?你别忘了,你还挂着户部主事的衔呢,好歹也是同僚。”

“你是来帮他们传话的吧。”马天一笑。

曾泰目光扫过远处交头接耳的文官,叹了口气:“他们让我传的话,无非是劝你“认罪悔过’,向吕公灵前谢罪。我懒得说。”

“哦?”马天挑眉,“那曾大人想说什么?”

曾泰沉默片刻,声音变得悠远:“国舅爷,你问我想说什么?那我想跟你说说什么是士大夫。”他顿了顿,像是在梳理思绪:

“自宋以来,士大夫集团便非池中之物了。你可知宋太祖立下“不杀士大夫’的祖训?为何?因为赵家天子明白,科举取士网罗天下英才,这些人读着圣贤书,握着笔杆子,上可佐君主治国,下可安黎民百姓,是国之根基。”

“仁宗朝,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那是士大夫的风骨;神宗朝,王安石变法触动士绅利益,满朝文官群起而攻之,那是士大夫的力量。他们与皇权,看似是君臣,实则是相互依存。皇帝需要他们治理天下,他们需要皇帝赋予权势。”

“你看他们,一个个道貌岸然,嘴里念着“民为邦本’,可骨子里是什么?是通过科举结成的门生故吏网,是与江南士绅盘根错节的利益勾连。皇上要靠他们安抚地方,他们便借着“清议’要挟皇权。你动了吕昶,就是动了他们的“道德标杆’,动了他们制衡皇权的棋子。”

马天静静听着,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不过是士大夫与皇帝合起伙来,变着法儿地坑老百姓罢了。最后苦的就是百姓呗。”

曾泰被他这话噎得一怔,张了张嘴,竟一时语塞。

半响,他才低声道:“你这话倒也没错。可你想过没有,这几百年来的规矩就是如此,你一个人,能怎么办?”

马天深深皱起了眉。

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眼前这看似稳固的权力结构,早已埋下了腐朽的种子。土地兼并、吏治腐败、文官集团的党同伐异等等,这不是杀几个“酷吏”或捧几个“忠臣”就能解决的。

“我能怎么办?”他喃喃自语,“可能什么也干不了。”

他想起昨夜在锦衣卫衙门与朱棣推演的棋局,想起那些需要革新的田制、需要整顿的吏治、需要打破的阶层壁垒,每一步都牵扯着盘根错节的利益。

这不是靠几把快刀、几道严旨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场长久的变革。

可在这个皇权至上、礼教森严的时代,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我只是觉得。”马天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这世道,该变了。”

曾泰望着他忽然黯淡下来的眼神,心中莫名一悸。

早朝开始。

文武百官按品秩肃立丹陛之下,唯有马天所在的西侧班列空出三尺见方的空隙。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尖细的嗓音响起。

话音未落,左都御史詹徽已跨出班列:

“陛下!臣弹劾国舅马天,恃宠而骄,滥用私刑,逼死吏部尚书吕昶!”

“昨日文庙哭庙,数百监生血泪控诉,皆言马天以「通敌’之名构陷忠良,此乃欺君罔上、残害国器之罪!”

“臣附议!”礼部侍郎紧随其后,“马天罗织罪名逼死吕公,恳请陛下追夺其官职,下锦衣卫诏狱彻查!”

“臣亦附议!”

霎时间,数十名文官齐刷刷跪伏在地。

吕本站在人群前方,苍老的身躯微微颤抖:“陛下!马天身为外戚,不思辅弼圣明,反行酷吏之事,致使朝堂人人自危,天下民心惶惶!若不惩治,何以告慰吕公在天之灵?何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马天立在班列中,望着那些昨日还在灵堂前垂头的面孔,此刻在奉天殿的龙威下竞显得如此理直气壮,嘴角不由勾起一抹冷笑。

朱元璋斜倚在龙椅上,重重一拍龙椅:“放肆!”

殿内瞬间死寂,连呼吸声都低了下去。

“马天是国舅,是朝廷命官!”朱元璋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你们说他逼死吕昶,可有证人?说他滥用私刑,可有物证?张口“酷吏’,闭口“佞幸’,写在奏疏上的话,就能当铁证使了?”

吕本浑身一震,抬头望向御座:“陛下,吕公死于牢中,马天身为主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