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124章 朱元璋麻了:马天,快劝劝你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4章 朱元璋麻了:马天,快劝劝你姐(2 / 3)

“母后虽在宫里跟父皇吵得凶,可出了这宫门,她比谁都维护父皇的体面。就说去年灾荒,父皇想克扣藩王用度赈灾,满朝勋贵闹起来,母后当着众人的面跪劝父皇“以江山为重’,转头却把自己的体己钱全捐了。”

“还真是贤德啊。”马天哼一声,“你父皇那老狐狸,心里透亮着呢。他让我当那把“砍刺头的刀’,也知道会有你母后护着我。哪能真让我死,不然谁来替他背“酷吏’的黑锅?”

朱棣望着漫天飞雪,低声问:“舅舅,你说父皇和母后……他们到底是夫妻,还是君臣?”马天沉默片刻,一笑:

“都是,也都不是。你看方才殿里,你母后抄起镇纸要砸他,他躲得比兔子还快;可转头你母后说要回凤阳,他急得直搓手。这世上哪对夫妻没吵过架?但吵归吵,真到了维护皇权、稳固大明的节骨眼上,他俩比谁都默契。”

“就说吕昶的事,你父皇明知吕本那帮人借题发挥,却故意压着奏章不批,为啥?他就是要等你母后这“后宫之火’烧起来。你看,不是我偏袒外戚,是我家婆娘不答应。”

朱棣恍然大悟,忍不住又笑:“所以舅舅你递鸡毛掸子,也是算准了父皇不会真挨打?”

马天咧嘴一笑:

“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可再厉害的人,也怕家里婆娘揪耳朵。你父皇是天子,可在你母后跟前,他就是个怕老婆的凤阳穷小子。这夫妻间的吵吵闹闹,落到外人眼里,就是皇权与后宫的制衡术。你母后在外人面前把“贤后’的架子端得稳稳的,暗地里却替你父皇把后宫这碗水端平,顺带护着我这“外戚’。”

“你父皇和母后这对夫妻,戏里戏外都是妙棋。咱们啊,就管好手里的刀和枪,别辜负了这「窝里横’的默契。”

马天和朱棣踏出宫门,凛冽寒风裹挟着鹅毛大雪扑面而来。

今日的雪下得愈发酣畅淋漓,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朱棣抬手拂去肩头积雪,笑道:“舅舅,刚刚在坤宁宫没吃好,走,我请你去太白楼,咱们赏雪喝酒去。”

马天爽朗大笑:“好啊!有美酒佳肴相伴,再赏这难得的雪景,快哉快哉!”

两人策马而行,不多时便来到太白楼。

踏入酒楼,楼内热闹非凡,文人士子们三两成群,或围坐于桌前把酒言欢,或凭栏而立,皆在感慨这眼前雪景。

他们选了个靠窗的绝佳位置坐下,推窗望去,秦淮河宛如一条蜿蜒的玉带,静静流淌在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河面结了一层薄冰,晶莹剔透,倒映着两岸的楼阁。

岸边垂柳的枝条挂满积雪,宛如玉树琼枝,在风中轻轻摇曳,时不时抖落一团团雪雾。

“好一派冰雪琉璃啊!”邻桌的年轻书生举杯赞叹,“此景当赋诗一首,以抒胸臆!”

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酒楼内诗兴盎然。

马天望着眼前美景,作为穿越者,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杨慎的《一七令》。

他端起酒杯,微微仰头,朗朗诵道:“雪。凝明,澄彻。飞玉尘,布琼尼……”

酒楼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屏息凝神。

“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马天吟完最后一句。

众人惊叹!

“妙啊!此诗将雪之形、之态、之韵描绘得淋漓尽致!”

“好文采!好文采!”

朱棣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思议:“舅舅,你还有诗才?平日里怎没见你显露过?”

马天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眨了眨眼:“装个B,见笑了。”

邻桌一位青衫少年上前,眼神清澈:“兄台这首“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意境卓绝,足以留名史册!”

马天见他英武中带着书卷气,抬手笑道:“老弟过誉了,相逢即是有缘,一起喝一杯?”

少年也不扭捏,径直坐在空椅上:“好啊!在下正愁无人共赏雪景,离京前能与兄台痛饮,这趟游学算值了!”

马天打量眼前人,笑道:“我叫马天,老弟高姓大名?”

“在下杨士奇。”少年拱手。

“杨士奇?”马天瞪大眼睛。

他当然知道这个名字,明代至强内阁“三杨内阁”中的杨士奇啊。

这可是未来历经五朝、开创“仁宣之治”的“西杨”!

三杨内阁的主心骨,那个从底层幕僚一路做到首辅的传奇人物。

朱棣被马天的失态吓了一跳,暗暗留意。

马天往前凑了凑,语气热络:“杨老弟,你方才说要离京?所为何事啊?”

杨士奇呷了口酒,呵出白气道:“游学一年,盘缠将尽,准备回乡参加乡试。”

“别回啊!”马天一拍桌子,“留在京城考!应天乡试多热闹,何必跑那么远?”

杨士奇苦笑摇头,从袖中摸出一卷户籍文书:“马兄有所不知,我学籍在泰和,按例需回江西应试。去年便有浙江生员冒籍应天,被查出后杖责八十,永不许入仕。我一穷书生,哪敢冒这个险?”马天这才想起,明朝科举对户籍管控极严,不仅要查三代清白,连应试地点都卡死在学籍所在地。他急得直搓手,转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