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133章 朱元璋:小舅子,咱也保不了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朱元璋:小舅子,咱也保不了你(2 / 3)

起,“传太医去看看,太子,你也去盯着。”

朱标原本紧锁的眉头此刻拧得更紧,他看了马天一眼,匆匆去了。

大臣们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大殿只剩下他和朱棣,还有御座上那个面色晦暗的帝王。

朱元璋看向马天,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里看不出喜怒:“骂爽了?”

马天摊摊手:“得劲!就看不惯他们那虚伪的样儿,一个个端着圣贤架子,肚子里全是男盗女娼。”朱元璋却没笑,反而拧紧了眉头。

“这回你惹大麻烦了。”帝王的语气陡然沉了下来,“戴老在民间士林的威望,怕是超过了吕昶。”马天挑眉,显然没把这当回事:“咋了?他们还想把我咋地?难不成还能扒了我的皮?”

“扒皮倒不至于。”朱元璋笑了,“但你把他骂吐血,江南的隐士大儒怕是要坐不住了。以前他们躲在山里写酸诗,如今怕是要联名上书,指着鼻子骂你是“祸国酷吏’。这一回,不光是朝堂上的文官集团,连民间士林都要跟你过不去。”

“不还有你这个皇帝护着么?”马天终于有了些危机感。

朱元璋却摊了摊手,做出无奈的模样:“那可不一定,咱这个皇帝或许都保不了你。”

“姐夫!”马天惊得差点跳起来,“你又想过河拆桥?”

“哪能呢!”朱元璋连忙摆手,“咱当然坚定地站在你背后。可咱也不是什么都能办,得让读书人闭嘴,也得让老百姓觉得咱是明君。你想想,戴良一吐血,天下人怎么看?都觉得你马天是个容不得谏臣的酷吏,咱要是硬保你,岂不成了包庇奸佞的昏君?”

马天张口结舌。

这弯弯绕绕的帝王心术,终究不如朱元璋通透。

“我找我姐去。”他抬脚就要走。

“别别!”朱元璋慌忙叫住了他,“咱们一起合计合计嘛。”

“锦衣卫随时听候差遣。”一直沉默的朱棣躬身道,“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住江南士林。戴良的门生故吏里,必有借机生事者,可令毛骧在江南加紧排查,但凡有串联上书的,先控制起来。”朱元璋赞许地看了儿子一眼,又转向马天:“听见了?光靠骂是没用的,得拿出对策。你不是说文官们四体不勤么?那就让他们看看,谁在给大明干活。”

翌日。

文华殿的红木案几上,如山的奏章几乎遮住了窗户落进来的晨光。

朱元璋用朱笔挑起一沓奏章,冷笑出声:“比吕昶那次还多!”

朱标立在丹陛之下,望着父亲阴沉的脸色:“父皇,这也是大臣们的心声。”

啪!

朱元璋将奏章狠狠摔在地上。

“狗屁心声!”他眼中杀机闪过,“昨日早朝戴良吐血,今日就有百余份奏章?没有人居中联络,谁信?”

朱标的面色微惊:“有人在幕后操控?”

他俯身捡起奏章,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官员名字,冷汗冒出。

原以为只是文人激愤,却不想竞成了精心策划的罗网。

朱元璋缓步走到儿子身边:

“标儿,这回你要看仔细了。”

“文官们捧着圣贤书,嘴里念着忠君爱国,可真到了利益关头,他们比谁都清楚,如何用笔墨杀人,如何借民意逼宫。”

他指着满地奏章,开始讲述那些藏在儒家典籍背后的权谋:如何借势、如何分化、如何让看似汹涌的舆情,变成帝王手中的利刃。

朱标垂首聆听,目光落在“请诛酷吏”四个刺目的大字上。

整个应天城,骂声一片。

寒风呼啸,街边太白楼的幌子在风中招展。

二楼临窗的栏杆旁,十几个儒巾青衫的身影挤作一团。

“马阎罗!真当读书人好欺负!”

八仙桌上堆满了残茶冷酒,几张《九灵山房集》散页掉落。

左首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儒猛地将酒盏砸在桌上:“昨日早朝,戴公那口血可是喷在金銮殿的蟠龙柱上!如今满朝文武噤声,反让酷吏横行!”

两个江南来的举子正抄写檄文。

一个面色赤红的中年文士怒吼:“我等在江南时,谁没见过龙脉案里被抄家的士绅?苏州钱氏满门抄斩啊!马天这畜生,比元廷的酷吏还狠。戴公昨日骂他“豺狼虎豹’,骂得好!只可惜被那厮气得吐血!”有人掏出藏在袖中的血书,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为戴公请命”;更有几个年轻书生当场解下腰间玉带,说要去文庙死谏。

靠窗的老儒颤巍巍站起身,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诗稿,用抖得不成调的声音朗诵戴良的诗,念到“苍生愁叹”四字时,竟老泪纵横,引得满座文人纷纷离席,围着他齐声和诵。

与此同时,应天城三十余家书肆门前都挤满了人,戴良的诗集被抢购一空,书商们连夜加印的“附录戴公金銮殿直谏实录”刺眼夺目。

秦淮河畔的画舫上,歌女们停了琵琶,跟着士子们高唱“酷吏猛于虎”;贡院前街的算卦摊前,相士们纷纷改了卦词,说“朝中有妖孽,当以清流涤之”。

整座应天城,像一口煮沸的油锅,只要再添一把柴,就能爆发出焚尽一切的怒火。

韩国公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