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马皇后亲弟,开局救朱雄英> 第248章 摊牌了!我不是朱雄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8章 摊牌了!我不是朱雄英!(2 / 5)

倭寇船只,不等其靠近我岸,便以舰炮轰碎,使其灰飞烟灭。禁海是被动防守,巡海是主动进攻,唯有以攻代守,方能保大明海疆百年无事。”朱元璋眉头微微舒展,示意他继续说。

“陛下可知,海上的巨寇与番邦贸易往来,早已富可敌国?若我水师剿灭这些贼寇,其掠夺的财货,自然可充入陛下的内帑与国库。这是以贼之粮,养我之兵。”

“此外,臣建议效仿宋元旧制,在宁波、泉州、广州等可控港口设立“市舶司’,凡番邦商船来华贸易,皆需经市舶司查验,收税。这税银有两个用处:一则可借此监控番商动向,防止其与倭寇勾结;二则税银专款专用,悉数用于打造水师舰船、购置火器、抚恤阵亡将士家属,绝不纳入地方财政。如此一来,海军越强,剿灭的贼寇越多、征收的关税越丰,国库便越充盈,而百姓的税负却无需增加分毫,这是一举两得之事啊。”

“陛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功绩远超历代明君。可漠北、西洋诸国仍信息闭塞,不知中原已换天日。若我大明舰队所至之处,皆向当地藩王宣示陛下即位的诏书,赐予“大明历’,令其奉我大明正朔。愿意来朝贡者,便纳入藩属,许其通商;不愿者,也能让其知晓大明的强盛,不敢轻易犯境。如此,万国皆知天下共主在应天,陛下的天威可传至海外万里。”

“婆罗洲产有巨木,直径逾丈,质地坚硬,是打造舰船龙骨的绝佳材料;美洲有耐旱高产的新作物,便是此前臣与殿下提及的红薯、玉米,若引入大明,能活民无数。这些都是强军、富民的根本,而开海,正是获取这些资源的必经之路。”

朱英说完,抬头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垂着眼,但有精光闪过。

好一会儿后,他缓缓开口:“咱年纪大了,眼睛不如从前亮,精力也差了,往后的大明,终究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你们想开海,便去做吧。但得等马天从漠北回来。”

“父皇放心!儿臣定等舅舅归来,再召集六部大臣商议开海细则,绝不会冒失行事。此前儿臣与户部、兵部大臣议及禁海之弊时,还常被反驳“祖制不可改’,如今有父皇首肯,此事便顺了大半。”朱标大喜。朱英也躬身拱手:“陛下圣明!开海之后,水师可守海疆、市舶司可充国库、新作物可活百姓,大明定能更加强盛。臣定协助太子殿下,做好开海前的筹备,绝不辜负陛下的托付。”

朱元璋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图前:“格物院真是每次都能给咱惊喜。”

朱英微微一笑。

他心里清楚,这世界地图能如此快地制成,全靠马天。

那些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认知,根本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

“格物院的工匠与先生们都尽心竭力,只为能替陛下分忧、为大明效力。”他嘴上只能这么说。朱元璋淡淡一笑,转头看向朱标:“允坟呢?怎的没来文华殿?”

“他方才来过,儿臣见他始终揪着琐事不放,没半点务实的心思,便忍不住骂了他一通,让他回去反省去了。”朱标无奈道。

朱元璋目光沉了沉:“允坟也是你儿子,年纪还轻,见识浅些难免,你既要教他规矩,也要多磨练他。往后大明的事,他也得学着担起来。”

“儿臣明白。”朱标躬身应下。

朱元璋看向朱英:“你们正事也谈完了吧?跟咱走走,咱有些话想跟你说。”

朱英一听,忍不住小声嘀咕:“陛下,这次不会又要遛臣吧?又要去摸骨?”

“让你跟咱走就走,哪来这么多废话!”朱元璋瞪眼。

乾清宫。

朱元璋带着朱英进来。

他挥挥手,守在殿内的宫女与太监们立刻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朱英微微一惊,看到殿外有侍卫候着,影影绰绰,人还不少。

他心里咯噔一下,一股莫名的紧张感从脚底窜上来。

跟着朱元璋走了一路,从文华殿到乾清宫,陛下一句话没说,此刻又屏退左右,侍卫守在殿外,这是要干嘛?

朱元璋没立刻说话,伸手拿起那本拳谱,

那是朱英之前送给他的,说是能强身健体。

朱元璋把拳谱翻到第三十二页,抬头看向朱英,眸光锐利:“朱英,有件事咱要问你,你得如实回答,半句虚言都不许有。”

“臣不敢欺君。”朱英躬身行。

他能感觉到朱元璋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那目光里有怀疑,还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凝重。

朱元璋看着页面上那行字:皇爷爷,我是雄英,快救我。

“你是雄英吗?”他抬起头,目光死死盯着朱英。

朱英猛地一怔,抬起头,迎上朱元璋那双冰冷的眼睛,如坠冰窟。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瞬间。

朱英的身体猛地一顿,原本还带着慌乱的双眼瞬间变得呆滞,像是失了神。

紧接着,一道蓝光毫无征兆地落下。

朱元璋麻了,这蓝光,跟马天那个奇怪的箱子发出的光一样。

他下意识地后退一步,看到那片蓝光里,悬浮着一具漆黑的棺材。

“呼!”

此刻,朱英猛地呼出一口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