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到底还年轻
洛阳城东,洛水北岸。
五月的风有了些许暖意,吹拂着新翻的泥土气息蔓延开来。洛河河床被一座大坝抬高,五条引入洛河河水的水道被青石堆砌而出,变成将来水利织机的基础,旁边,一片广袤的河滩地被平整出来,夯土打下的地基纵横交错,勾勒出未来工坊区的雏形。空气中弥漫着石灰、木料和汗水的混合气味,这里,便是苻坚力排众议,划拨给徐州学子营建“毛纺工城”的核心区域。距离那晚与杨循的深谈已过去半月,苻融最终采纳了杨循的部分建议,但并未如他所愿"点名主持,而是在次日议事时,让所有学子都呈上了关于工坊区规划与赈灾的条陈。他亲自审阅,综合考量,最终任命了一位资历较深、性情沉稳的徐州学子苏瑾为工坊区营造副使,而正使则由苻融兼任,统筹建设事宜。杨循因其条陈中关于“"以工代赈"和"配套市集”的详细规划颇具见地,被任命为赈济与招募管事,负责工坊区的人力招募与初期安置。此刻,工地上已是热火朝天。
先前大部份从周边征招的民夫被拉去兴建修复东都的大小宫阙,徐州人不喜欢用这些的民夫,于是另外有数千名从洛阳周边郡县招募来的流民和贫苦百姓,加入了这场以工代赈的工程。
在徐州学子的指挥下,正奋力劳作。他们挖掘沟渠、夯筑地基、搬运木料石料。虽然衣衫褴褛,面有菜色,但眼中却闪烁着对温饱的渴望一-因为在这里干活,管两顿饱饭,一顿是加了盐和豆子的稠粥,一顿是掺了麦麸的胡饼,偶尔还能见到一点油星,更别说每月还有一匹细麻布做报酬!这对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他们而言,是天大的恩赐。“这边地基再夯实一点!“杨循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粗布短打,脸上沾着泥点,正指挥着一队人夯实一处地基。他声音洪亮,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干劲,与那晚在丞相府书房中侃侃而谈的模样判若两人。他最近一想到当时在苻融面前耍的上位小心机被人当场拆穿,就感觉十分丢脸,恨不得穿回那晚,把当时的自己掐死。不远处,苏瑾正与几名负责营造的学子蹲在地上,对着一张摊开的巨大图纸争论着,图纸上详细标注着工坊、水渠、道路、仓储、乃至规划中的“工坊街”的位置。
“不行!水渠必须改道!"苏瑾指着图纸上一处标记,语气斩钉截铁,“原设计绕过那片洼地是为了省工,但你们看,这洼地正好在规划中的染坊下风向!将来染坊的废水若排入洼地,淤积发酵,臭气熏天不说,还会污染地下水!必须批水渠拉直,穿过洼地底部,废水也要专门铺设陶管,引入下游沉淀池处理!才能汇接入洛水主河道!”
“可是老大,"一名学子面露难色,“拉直水渠,工程量至少增加三成!而且穿过洼地,需要深挖,还要加固渠壁,这时间一拖长,预算就控制不住了!”洼地是非常费时费工的,因为需要建立堤坝,排干沼泽,清理淤泥。更不用说这池子汇聚的是所有工坊洗羊毛的污水,至少要分三十个大池子才好处理污水,且都要做防水处理,这工程就大了去了。“钱不够,我去找阳平公要!"苏瑾毫不犹豫,“人手不够,就让杨循那边多招人!这是百年大计,绝不能留下隐患!染坊的污染若处理不好,将来整个工坊区乃至洛阳城都要遭殃!再说了,羊毛脂的需求这些年越来越大,产值快比得上毛纺了一半的,尤其是各种工件的润滑防磨损,这次在洛阳建立工坊,不也有这原因么?”
淮阴的水源,虽然有淮河相助,但也快抗不住整个南朝洗纺中心的污染了。其它淮阴周围的居民们对污染并不太介意,毕竞不过是水脏一点,而且退浆洗布的水的淤泥还可以用来浇地,是不错的肥水,但用来吸收染料的芦苇池实在抗不住一到冬秋就来临的收割,那些割芦苇的是真狠,每年淹死几个都劝不退他们!
她的话语不是很能说服人,几名学子面面相觑,皆没有点头。于是苏瑾压低了声音:“反正是西秦报销,基础打稳一点啊,别把徐州那精打细算的小家子气也带过来了!”
同学们神情一动,对视一眼,这才轻咳一声,纷纷点头,同意了对图纸的改动。
哪怕这意味着他们又要加班好几天改方案了。工地边缘,临时搭建的几十排简陋草棚,便是招募来的工人们临时的居所和伙房。
此刻,几个徐州来的学子正带着一群从附近村落招募来的妇人,在伙房外忙碌。
而旁边,是两座土洗面包窑,十分庞大,有近两人高,每天都要做六千多张胡饼,此刻虽是清晨,但隔一日揉好的面都是早上烤制,然后放在的其中的砖架上,和烧砖似的,放满了架子,便封窑烘烤,烤制需要的时间不长,但冷窑却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每次烤的量极大,清理出来的草木灰也甚多。旁边,十几名妇人还用草木灰的余温烤了玉谷,此刻正拿着火钳在草木灰里仔细寻觅。
另外还有几十名妇人,她们支起几口巨大的铁锅,烧着热水。妇人们则负责清洗刚从附近村落收来的野菜、豆子,准备熬制下一顿的粥食。“王大娘,这水要烧得滚开才行!"一个名叫柳莺的女学子认真地叮嘱着,“生水喝了容易闹肚子,工人们病了就干不了活了!还有这茶叶和盐,每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