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学以致用
六月,洛阳。
在这本该是暑气渐盛、万物繁茂的时节,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阴冷与不安。
这股不安,不是来自流民,而是来自这该死的天气!冷意如同附骨之蛆,死死缠绕着这片土地。气温仿佛被冻结在了四月,早晚时分,寒气刺骨,人们甚至需要裹上棉衣才能出门。田地里的麦苗,虽然顽强地返青,却长得异常缓慢,蔫头耷脑,全然不见夏日应有的蓬勃生机。更令人绝望的是,本该在五月就饱满低垂、等待收割的夏麦,如今却只结出干瘪的空壳,麦穗轻飘飘的,里面空空如也,根本不可能灌浆成熟!“完了,全完了……“有经验的老农跪在田埂上,抓着一把枯瘦的麦穗,老泪纵横,“老天爷这是要绝我们的活路啊!”“幽州!幽州那边逃来的说,五月里还下过雪!”“这是天罚!是天罚啊!”
“麦子绝收,粟米苗也冻得半死不活……这日子可怎么过啊!”一时间,绝望的哀嚎在田野间此起彼伏。
惶恐的气息传到城中,学生们商量一番后,主持大局的荼墨站了出来。他径直到丞相府,面色凝重地对苻融道:“阳平公!必须拔掉田里那些注定绝收的麦苗和半死不活的粟米苗,晒干后掺入存粮,还能勉强充饥!然后,立刻补种荞麦!”
他语气斩钉截铁:“荞麦生长期短,两月便可收获。现在已是六月,立刻播种,八月便可抢收,这是唯一能抢回一点收成、避免今年彻底绝收的机会,老再耽搁,错过这最后的时间窗口,整个洛阳,乃至河洛地区,今年都将颗粒无收!届时饿浮遍野,恐生大乱!”
“拔苗?毁掉麦和粟?"苻融眉头紧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这如何使得?万一过些日子天气转暖,这粟米麦子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呢?再者,洛阳周围,麦粟是百姓主粮,五月种下的粟米苗也已长出,此时拔掉,无异于断绝百始最后一点念想!此乃…此乃绝对的恶政啊!必遭万民唾骂,引发民变!”他忧心忡忡地补充道:“况且,荞麦虽快,但产量远不如麦粟,荞麦种子也不足阿………
荼墨保持着镇定,指着窗外阴沉的天空:“阳平公,你难道还看不明白吗?五月至今,日平均气温只有十到十五度!这是足以让麦田花粉不育的致命低温,花期已过,授粉失败,麦穗注定空瘪,这是板上钉钉的绝收,麦子已经完了!粟米在这种低温下也长不好,勉强留着,也是浪费地力!至于养…“荞麦耐寒、耐瘠薄,对水肥要求低,花期长,是极好的蜜源!在徐州,即便是在生地荒坡种植,在有蜂群授粉的情况下,产量也能提升三成,虽不如丰年麦粟,但足以救命!若种子不够,我即刻传讯徐州,十天内调拨一批荞麦种子过来应急,当务之急,是抢时间!抢种下去,才有活路!”苻融心中其实已经信了大半,但他脸上的愁容反而更深了:“茶先生所言,句句在理。本相并非不信,只是……唉!先生有所不知啊,如今流民遍地,人心惶惶,北地又是初得,官府威信本就不足,若此时下令,强行让百姓拔掉自家田里的青苗,改种荞麦……那些把青苗视作命根子的老农是死认理,是真的会以死相拼的!强令推行,必生民变,如此,救灾不成,怕是反酿大祸!”他看着荼墨,无奈道:“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这可把他整不会了,荼墨忍不住皱紧了眉头:“你们西秦朝廷说话居然如此没份量?若是在徐州,莫说此等大灾临头需要紧急改种,便是无灾无难,只要主公一声令下,要求毁麦改稻,治下百姓也绝不会不信!反而会争相恐后、抢着去改种!”
符融怔了一下,又想起那位的威望、信誉,她治下百姓那种近乎盲目的信任与追随…只能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羡慕吗?
当然羡慕!
若西秦朝廷能有此等信誉,政令一出,万民景从,那能省去多少麻烦?能节约多少民力?能避免多少无谓的牺牲与内耗?!但…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西秦朝廷是什么?是氐族为核心,混杂着鲜卑、羌、匈奴、杂胡、汉儿等无数部族势力的庞然大物!朝堂之上,派系林立,勾心斗角。地方豪强,各自为政,阳奉阴违。朝廷的政令,出了长安城能畅通无阻就算不错了!想让百姓无条件信任朝廷?简直是痴人说梦!苻融甚至有些悲哀地想,王兄如此渴求林若入朝?不就是想得到一位如同王猛那般,能压服群雄、整顿吏治、安定朝野的擎天巨柱吗?但……在真正见识过徐州的运作和林若的威望后,他也不得不承认,那位女郎,绝非甘居人下之辈!她连世家大族的利益都敢动刀,连根深蒂固的奴籍都敢废除!这样的猛虎,氏族这小小的池塘,如何容得下?如何用得起?!他甚至荒谬地闪过一个念头:若兄长是汉人皇帝就好了……或许同族之谊,能让林若放下戒心,联手共创盛世?
所以皇兄才那么渴求徐州林若入朝,他想要一位如王猛那样的丞相,为他安朝野,收诸国,稳吏治…
苻融摇头疲惫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不如及时筹措粮草,待灾情彻底爆发,无可挽回之时,再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虽说是亡羊补牢,但总好过激起民变,玉石俱焚。”
看着苻融这副不想去碰火药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