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不在一个图层
那位推销红砖的工坊主耳朵尖,听到了崔家姑娘的商量,忍不住笑着纠正道:“小妹妹,这说法可不对。是′只有青砖价格的三分之一,或者说′比青砖便宜三分之二',可不能说是'比青砖少三倍’。算学上,倍′不能用于减少,你这样粗心,考试时可要吃亏的哟。”
那崔家姑娘顿时如遭雷击,整张脸瞬间红透,仿佛要冒出烟来,她“啊"了一声,一下子躲到了自己妹妹身后,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崔桃简本来也觉得那红砖便宜得惊人,刚想附和,听到坊主的话,再一细想,自己也差点犯了同样的错误,作为一向以聪慧自居的神童,顿时也尴尬得脚趾抠地。
但尴尬归尴尬,这红砖项目他们是真的看好了。崔桃简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拉着还在害羞的堂姐,上前仔细询问这红砖的详情。
那工坊主见他们有兴趣,很是热情地介绍起来。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传统的青砖需要“闷烧"工艺,即砖坯烧透后,需封闭窑顶,从窑顶徐徐浇水,让其冷却,这个过程能去除砖的"火气”,使得砖体变得异常细密、坚硬耐用,但极其耗时耗工。
而红砖则省去了这道关键的“闷烧”工序,砖坯烧透后直接出炉冷却,因此制作周期大大缩短,节省了大量人工和燃料成本。缺点是性脆、质轻,坚固度和耐候性不如青砖。
但红砖还有个巨大优势,它对泥土的要求远低于青砖。青砖往往需要选用粘性好的肥沃泥土,而红砖即使用一般的杂土、甚至页岩泥都能烧制,原料成本极低。
因此,红砖的价格才能压到如此之低。
“……不过,"工坊主也坦诚相告,“红砖还有个大问题。它不像青砖那样能直接暴露在外,经受风吹日晒,时间长了容易粉化、开裂。所以啊,用红砖盖房,最好别用它做外墙。如果非要做外墙,那也得在墙外再抹上一层厚厚的泥灰保护起来,或者把屋檐修得特别长,避免雨水冲刷和烈日暴晒。”崔桃简在一旁静静听着,心中快速盘算。这红砖虽然有其缺陷,但价格优势太大了,对于建造不那么讲究的仓房、工坊、甚至普通民宅的内墙隔断,简直是绝佳材料。
崔霖见弟妹们都对此感兴趣,便点头支持了他们想入股这个小工坊的想法。毕竟所需银钱不多,权当是一次尝试和历练。但他们居然不能全投,还有其它人来问投,坊主也一起收了,如今是先收一点定金,等到七日之后,才会招开正式的入股会。崔霖顿时不喜,在他看来,已经给钱,凭什么还要等?但崔桃简却十分认真地了解了这种关于徐州工坊"入股"的规矩。在这里,是要写契书,要在市政里做“公证",还要留底件,每人要签约,还要按手印,留下具体的户籍。
入股退股,都有法可依。
处理完入股的订金,回程的马车上,气氛轻松了一些。崔家的孩子们忍不住讨论起这法子。
“难怪淮阴有如此多的工坊,"崔萱还在回味那约定的法子,“这样的工坊,给钱的安心,花钱的也安心,不用如咱们管家一般,必须得有奴契,才敢让手下管着产业。”
奴仆就算是吃拿卡药,但奴仆本身也是他们的财产,倒也不担心。“居然还定了法度……
崔霖看着窗外,忽然低声对崔桃简道:“阿弟,这红砖工艺看似简单,成本又如此低廉。我们为何不在荆州也开办这样的砖坊?若能成功,获利应当不菲,赚到的钱,或许就能填补更换织坊机器的那巨大窟窿。”他内心其实已经被百工坊的见闻震动,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想要改变,但更换织机和新染坊所需的巨额投入像一座大山,让他难以独自承担。变卖荆州的地产工坊?且不说族中是否同意,那至少需要大半年的周转,一切从头开始,风险太大,他下不了这个决心。投资红砖坊,看起来倒像是一条可能的捷径。
然而,崔桃简听了他的话,却只是幽幽地叹了口气:“堂兄,你可知,为何这次投资这小小的红砖坊,我却非要拉上你和两位姐姐一起凑份子吗?”崔霖一怔,对啊!
堂弟崔桃简作为家主崔宏最看重的嫡子,出门游学,族长怎么可能不给他充足的私房钱?更何况他母亲出身同样显赫,临行前必然塞了不少体己。他完全有实力独自吃下这个小项目。
崔桃简没有卖关子,直接说了答案:“我的钱……大部分都用来购买另一种东西的配方了,泥灰的配方。”
他看着堂兄疑惑的眼神,解释道:“就是工坊主说的,用来保护红砖外墙的那种泥灰。它并非普通的黄土泥巴,而是需要掺入一定比例的石灰、煤渣粉甚至细砂,经过特定配比和加工而成,其坚固度和耐水性远胜寻常泥土。而大量、稳定且廉价的石灰和煤渣,恰恰是徐州才容易获得的东西。”他幽幽道:“这红砖,恐怕也是一样的道理。这里有大量的煤船来回,提供燃料,有一点小钱的农人赚到点工钱想盖新屋,更有无数工坊和城市建设产生的大量建筑……他们不需要青砖这种能用千年的好物,红砖就足够了。”“可是在荆州呢?"崔桃简摇头,“普通的贫苦农户,能有三间茅草屋遮风避雨已算安居,谁会去买砖石?而真正的富户豪强,如你我这般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