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我是老实人(1 / 2)

第120章我是老实人

姑姑啊……

提到那位,,在场两人都陷入沉默。

刘钧很清楚,他所有的依仗,除了皇室正统的名分,便是徐州那位“姑姑”潜在的支持。

他在赌,赌姑姑绝不会放过这个名正言顺介入南朝中枢的绝佳机会。而他,就是那个最能给她提供“大义"名分的人。只要她大军一到,建康城内的各方势力,无论是想继续效忠陆韫的(如果他还活着),还是想趁机自立为王的,或是想投靠其他方镇的,都不得不重新掂量。而他自己,这位“被权臣迫害、幸得忠臣护驾"的年轻皇帝,便能在这复杂的博弈中,找到生存乃至翻盘的空间。

他在用自己作饵,也在以江山为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命运。林若的动作极快,决策一旦做出,徐州精简的政务体系便高效运转起来。正在桐柏山一带清剿流寇、演练新军的槐木野在接到飞鸽传书后,立刻点齐麾下最精锐的轻骑兵,留下后军扫尾看守辎重,一人双马,沿着淮河支流与运河网络,昼夜兼程,火速向淮阴方向回师。林若也迅速安排了人事,沉稳持重且深谙进退之道的谢淮留下镇守淮阴,总理后方一切事宜,确保徐州大本营的稳定和前线补给的通畅。而锐气逼人、擅长攻坚破袭却对内政琐事不甚耐烦的槐木野,则和她一起,率领一万余精锐骑兵,作为整个南下行动的先锋与尖刀,率先沿运河南下,直扑建康方向。

南朝都城发生惊天刺杀并戒严的消息,不可能被完全封锁。如此重大的变故,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回了徐州境内。然而,与预想中的恐慌不同,徐州上下对此反应颇为淡定。

普通百姓或许会有些担忧南边的亲戚或生意,但更多的是以一种"吃瓜"的心态议论纷纷。毕竞,这些年徐州经历的风浪不少,无论是最近的卢龙之乱,还是早年南朝北朝发动的几次大规模进攻,都被徐州的铁骑和坚城一次次击退。在徐州百姓心中,早已建立起“我们徐州军天下无敌"的强烈自信。工坊主和商人们则更多是的烦恼货物积压一一建康是徐州货物南下最重要的中转和销售中心,一旦陷入长期混乱,物流中断,市场萎缩,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意和利润若出了事,只能祈求还千奇楼稍微把还贷款的时间展到下个周期。林若亲率的大军开拔时,送行的人数居然比谢淮和槐木野还爆,正好七月各种野花烦多,花瓣如雨,在夏风中笼罩长街,沿途都是震耳的欢呼。三十余艘大船和六十余护卫小船随行,步骑混合军团沿着新修整拓宽的运河浩荡南下。

她顶着烈日站在高大的楼船舰首,顺路检视着这条凝聚了无数人力物力、堪称徐州生命线的人工水道。运河两岸,田畴井然,村镇繁荣,展现出一种与南朝紧张气氛截然不同的安定与活力。

不过,与往日乘船游览不同,此次她的座舰前后,皆有精锐战船护卫,航道之上,早有快船前出清道,禁止一切民用船只靠近。以前林若颇为反感这种"官威赫赫”、扰民清道的做法,但经历了陆韫在宫禁之内被刺的教训后,她不得不承认,在某些情况下,她的安全必须放在首位。若真有敌对方精心策划,在运河某处设伏,比如用装满火油的船只撞击……她也会很难办。

大军行进速度极快。

然而,南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长江沿岸,原本部署着南朝用以防御北方的长江水师。这些水师官兵虽然对徐州军颇为忌惮,但职责所在,见到林若那支规模庞大、明显带有军事目的的船队越境南下,还是硬着头皮,集结了主力战船,在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扬州附近江面,试图进行拦截和警告。林若收到了对方委婉的、表示您没有文书,不能过去,求求您回去吧的书信。然后她很不委婉地回讯,表示非去不可,让开,不让开我可就玩真的了。对方很为难,但为难之余,还是没有让开,反而以一种包围的阵形靠近。于是,不可避免地,一场意料之中却又略显仓促的水师碰撞,在扬州江面爆发。

这场冲突持续时间极短,从两军接触、对峙到分出胜负,前后不到半个时辰。

徐州淮河水师的战舰,无论是设计还是建造工艺,都明显高出一个等级。林若的座舰及主力战船,船首皆装有沉重的青铜撞角一一并非没有铁制,而是铁板在江海水汽中锈蚀过快,维护成本太高,船身木板之间的结合不仅采用了传统的胶合与卯榫工艺,更关键部位还大量使用了铁钉铆合,结构异常坚固。同时,船桅上悬挂着超大的三角硬帆,能充分利用夏季的东南季风,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加速和冲击力。

反观南朝的长江水师战船,虽也堪称精良,但多以传统工艺建造,注重灵活与接舷战,在正面冲撞和抗打击能力上远逊于徐州战舰。两军接触后,没有过多的喊话和警告,冲突迅速升级。徐州水师凭借顺风和船坚之利,毫不犹豫地发起了冲锋,巨大的青铜撞角如同死神的獠牙,狠狠地凿入南朝水师战船的侧舷,顿时木屑纷飞,船板撕裂,江水疯狂涌入!仅仅一轮冲击,南朝水师便有七艘主力战船被当场撞沉或重创倾覆,另有五艘遭受不同程度损伤,船体破裂,失去战斗力。剩下的南朝战船见对方如此区猛,战力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士气瞬间崩溃,再也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