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连环杀人案!”
“与竞选方丈关系不大。”
“两场案子恰好撞在一起,杀人凶手为了扰乱局势,故意留下线索,让我们产生误导,这叫做搭车杀人。”
“首先说戒嗔大师之死。”
“他是因为分赃不均而死,对方杀死他的目的,一是为了独占钱财,二是为了毁掉账本,防止此事泄露“戒嗔是财务总管,时常利用职务之便支取银两,在地下钱庄放账,他有个合作者,这个合作者野心勃勃,非常非常需要钱,合作数目非常大。”
“公孙策计算过账目,仅从表面上的账单推算,亏空了四十万两,加上放账的收入,怕是赚了一座金山。”
“这么多钱,用在什么地方?”
“这件事肯定非常隐秘,这个秘密不能暴露出去,换而言之,两人早晚会分道扬镳,戒嗔没想到这么快。”
“根据戒嗔的计划,应该是与这位合作者合谋,成为大相国寺方丈,随后出卖对方,用合作者的性命作为新官上任三把火,以此宣扬自身名号。”
“证据是戒嗔的助手。”
“他看起来不怎么起眼,实际是戒嗔的心腹,知道戒嗔全部秘密,私下里记了账本,防止戒嗔兔死狗“然后说达摩智之死。”
“杀死达摩智的凶手是戒嗔。”
“达摩智知道戒嗔的秘密,以此威胁戒嗔,让戒嗔成为方丈后,交出大日如来咒,戒嗔爆起突袭杀了他。”
“达摩智是怎么知道的?”
“记得我先前说的话吗?”
“戒嗔的合作者可以帮他成为大相国寺方丈,不主动现身的情况下,怎么帮助戒嗔?当然是……外来者!”
“竞选大会有三位公证。”
“包拯、李兆廷、达摩智。”
“达摩智精通佛法,能言善辩,只要他在辩论佛法的时候支持戒嗔,或者在解释题目时,或明或暗的引导,戒嗔就能占据优势,别人很难察觉。”
“达摩智死于凌晨,因为戒嗔找达摩智询问题目,商议合作方式,两人交谈过程中,达摩智察觉到隐秘,以此试探戒嗔,戒嗔出手,一击秒杀。”
“戒嗔为何会如此应激?”
“因为这个秘密非常危险。”
“什么秘密值得在这种情况下,冒着被发现的风险杀人灭口?这个问题是纯粹的猜测,请大家自行想象。”
“接下来展示证据。”
“这是戒嗔杀人的戒刀。”
“这是戒嗔的账本、日记。”
“这是公孙策整理的账目。”
“这是戒嗔助手的口供……”
包拯正气凛然,侃侃而谈。
展昭没心思与白玉堂顶牛。
展昭幼年时体弱多病,寄养在大相国寺做跳墙和尚,意思是身体多病,凡人养育不好,请佛祖帮忙养等到展昭成年,举行跳墙仪式,还俗回家,师徒仍旧是师徒,逢年过节要看望师父,可以正常娶妻生子。
师兄弟对小展昭颇为关照。
以戒空为例,在白玉堂眼中,戒空是粗鲁蛮横的大肥猪,在展昭眼中,戒空是给他零食、糖果的好哥哥。
平素最贪吃的戒空,手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全都塞给了展昭。
戒嗔寡言少语,不善言辞,但对展昭颇为关照,原本想为师兄报仇,没想到真相是这样,这该如何是好报仇吗?
怎么报?
找谁报?
凭什么报?
展昭有些迷茫。
衍悔等人低头诵念佛号。
包拯的话并不是很隐晦。
衍悔等人全都听懂了暗示。
什么人这么缺钱?
什么人必须严格保密?
很可能与“造反”有关。
当今天下,最不缺的就是反贼。
今天蹦出来一个李唐后裔,明天有人打出汉朝正统的名号,就连占山为王的武林高手,也有造反的野心。
最明显的莫过于权力帮。
摆明了有吞吐天下的野心。
朝廷对这种人有三种对策。
一种是招抚,招揽到六扇门,或者成为皇家供奉,甚至还有爵位。
一种是毁灭,千军万马冲击,强弩箭如雨下,再让招抚到的高手冲锋,或者派遣卧底,在内部制造混乱一种是眼不见心不烦,比如权力帮这种武林帮派,让六扇门处理,给出一些名号,让权力帮成为众矢之的,比如天下第一帮,或者天下第一拳。
无论是哪一种,无论朝廷表现出什么态度,大相国寺决不能沾染。
大相国寺位于京城。
不知多少寺庙想取代大相国寺。
不知多少人暗中盯着大相国寺。
有些事情,不能沾染。
有些事情,不能看到。
有些事情,必须躲得远远的。
包拯并未多说。
一是因为没有证据,这些事情目前只是猜测,推理不能作为结论。
二是因为没有官职,等到金榜题名授予官职,才能继续追查此事。
三是看展昭的面子,大相国寺是展昭的家,该收敛时,稍稍抬手。
包拯推理完毕的时候,李兆廷刚好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