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254章 宝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4章 宝贝(3 / 3)

过三只。”

说到这儿,他把杯子递到大爷面前:“您再看看您这只,釉色太亮,没有老物件的包浆。

图案笔触虽细,却少了古画的韵味,一眼就能看出是新仿的,还是刚做出来的那种。而且……”郑彦博话还没说完,大爷突然一把抢过杯子,生怕再听出啥“坏话”,怒气冲冲地说:“你别而且了!净在这儿胡说八道!我不让你看了,你算老几啊,也配评价我的宝贝!”

郑彦博没生气,依旧笑着:“大爷,您别激动,拿稳杯子,慢点走,别摔着了。这杯子虽说不是珍品,也是您的心爱之物不是?”

“哼!”大爷冷哼一声,突然带着点炫耀:“告诉你,之前宝岛故宫还打电话让我捐宝贝呢!我都没同意!就你还敢说我的宝贝是假的?你有啥资格!”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张皱巴巴的旧报纸,将「鸡缸杯’裹在里面。

郑彦博看着他的动作,又提醒:“大爷,您用报纸裹着不安全,容易摔。回头买个专门装瓷器的盒子。“算了吧你!”大爷白了他一眼,语气不屑:“你懂个啥!”

说完,大爷一扭头,把裹着杯子的报纸团塞进衣服内兜,双手紧紧护着,梗着脖子走出偏厅,嘴里还嘟囔着“啥水平啊!还荣宝斋呢。”

等大爷走远了,洪三忍不住笑出了声,拍着李哲的肩膀:“老弟,这大爷也太逗了!比我上次去剧院听评书还可乐!”

李哲脸上带着浅笑,露出回忆的神色,这大爷让他想到了一个后世的团体,叫“国宝帮’一一群特喜欢收藏,但分不清真假,还特固执的人。

总觉得自己手里的是稀世珍品,别人说假还不乐意。

有句话特形象:“故宫一件我一件,故宫没有在我家,故宫全假我全真’。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这些国宝帮的大爷虽然偏执了点、激进些,但愿意花钱买这些东西,也算是给收藏市场添了点活力,间接帮着经济发展了。

洪三走到郑彦博跟前,脸上堆笑:“表哥,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李哲老弟!人家是做大生意的,今儿特意来荣宝斋,想挑几件靠谱的收藏品。”

郑彦博站起身,主动伸出右手:“李同志,让您久等了。”

李哲赶紧握住他的手,笑道:“郑师傅,幸会幸会。”

郑彦博点点头,做了个请的手势:“坐,咱慢慢聊。荣宝斋藏品不少,你先说说想侧重看哪类,我好针对性给你介绍。”

说到古玩收藏,李哲并不陌生。

他很喜欢看鉴宝类节目,从最早王刚主持的《鉴宝》节目,到后来某音上各种鉴宝直播,他几乎期期不落。

那些专家拿着放大镜,对着个不起眼的瓷瓶,或是一幅泛黄的字画,就能絮絮叨叨讲半天背后的历史、工艺,最后报出个让人咋舌的价格,每次都看得他心潮澎湃。

那时候他也就图个乐呵,没特意记什么,可看得多了,一些藏品的名字、特征,还是不自觉刻在了脑子里。

比如一提起近现代书画,他能想起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说到陶瓷器,元青花、明成化、清三代的名号也不陌生。

当然,真要让他自己鉴定,他连釉色和包浆都分不清,只能靠上辈子的记忆,找那些未来升值潜力大的宝贝。

他心里门儿清:要是现在就价格高昂的藏品,以他目前的资金根本买不起;但有些藏品现在看着不起眼、价格低,说不定就是未来的“潜力股”。

昨天回家后,他还特意坐在台灯下琢磨收藏的事一一收藏品大多有升值价值,可不同藏品的升值空间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在他看来,只升值几倍或十几倍的藏品,根本不值得入手。

进入九十年代后,经济会快速发展,人民币通胀也会加剧,要是涨幅连通胀都跑不赢,这样的藏品还有啥投资意义?

他暗暗打定主意:这个年代买藏品,至少得有数十甚至上百倍的升值空间,否则绝不出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