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满泥水的竹简被高高举起,与其一同升起的,还有生的希望!
郎中激动昂扬的呼声穿透层层雨幕传向四面八方。
扶苏身周的所有臣民齐齐目露惊喜,忍不住窃窃私语:“瓠子口已经决堤了?那是不是说咱们都安全了?”
“快看啊,水位线真的下降了!吾卷县再也无决堤之患也!”
“呜呜呜呜"阿翁,您看啊!阿母、孩儿还有怎孙儿都能活下去了!咱们家的田也都保住了!”窃窃私语之声越传越远,越传越肆无忌惮。
还没等扶苏公开宣布,这个喜讯便已经传遍了整片河堤。
一名青壮在亲眼看到父亲落入大河时面无表情,只是沉默的拿起了父亲丢下的扁担奔赴河堤,但此刻却是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一名在这场大雨中失去了两个孩子的老丈仰起头,任由雨水冲刷他的面颊、带走他的泪水。体力早已透支、已在燃烧生命力的娄沐双腿一软就跪倒在地,发热、头晕、乏力等负面感受一齐上涌,他却扬起了灿烂的笑容,振奋欢呼:“拜谢皇天厚土赐福!”
“陛下万胜!大秦万胜!”
陛下果然是皇天厚土钦定的君王!
若非如此,陛下怎么可能提前四个月就精准的预言到了此次大雨,怎么可能提前令官吏疏通河道、做好应对准备!
追随陛下,就是追随皇天厚土的意志!
臣民的嘈杂声愈发鼎沸,最终汇聚成为相同的狂呼:
“陛下万胜!大秦万胜!”
欢呼之际,一名名参与抗洪抢险的臣民将士站起身来,一双双目光不约而同的凝望着那杆依旧昂然屹立于河堤之上的龙纛,凝望着那始终站在龙纛之下、与他们并肩作战的金甲身影。
卷城之屠所造成的隔阂与离心就此消弭,卷城臣民对秦廷、对秦军、对秦皇的提防和戒备随之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浓郁至极的感激和尊崇。
古往今来,多有君王号称仁君,但又有几名仁君真的会在意庶民的死活?他们不过只是做几件能彰显仁慈的事,然后再让臣子去传遍天下而已。
但如今,却有一位君王亲冒大雨、无惧决堤、率群臣将士扎根于河堤之上,为他们挡住了此次决堤之患,真切的保住了他们的性命和田亩。
与如此君王相比,曾经那些仁君的事迹显得那般苍白无力。
何其有幸,如此君王就是他们的皇帝!
刘季、蒙毅、韩信等群臣众将也擦掉脸上的雨水和泥土,倍感轻松的拱手高呼:“臣为陛下贺!臣为大秦贺!”
他们压根不在意卷城黔首乃至于安阳黔首、修武黔首等百万黔首的死活。
他们只是庆幸。
终于不用担心陛下会被大水冲走了!
若是陛下被大水冲走的话,上哪儿找如此明君去啊!
听着三十余万臣民发自内心的同声高呼,叔孙通等随行儒生们好像在三伏天喝了一杯冰水似的,爽的浑身战栗,爽的头皮发麻!
此情此景,正是他们的最高追求!
叔孙通等所有儒生不约而同的齐齐拱手,激动高呼:“臣为陛下贺!臣为大秦贺!”
“臣为圣王贺!”
能出手帮助如此圣王登基,能亲自追随如此圣王立下这般足以被后世人传唱千百年的伟业,虽死无憾!扶苏也难以自控的露出灿烂的笑容,畅快大笑:“此非朕之功,而是群臣众将之功,更是万民之功!”“朕为诸位贺!为大秦贺!为天下贺!”
扶苏知道,以当今大秦的国力和技术,很难在河堤溃决之前完成护堤抗洪。
但,难也要做!
好在扶苏成功了。
经此一役,大秦保住了大河北岸的数百里沃土和百万臣民性命,不会让大河肘击正在休养生息的大秦、让大秦的腾飞之势中道崩殂。
经此一役,大河两岸故魏地、故赵地、故韩地的民心将彻底归附,远方故楚地、故齐地、故燕地的臣民在听闻此事后亦会对秦廷多出几分期待和善意,民心可定。
经此一役,扶苏正式开辟了大秦朝廷出手救灾的先河和派遣军队抗洪救灾的先河,进一步拔高了明君的标准,定会引得后世有能力的子孙纷纷效仿。
爱民者,民必爱之。
国朝亦然!
当万民从待民如待牲畜的战国时代步入爱民如子的大秦王朝,他们又怎会甘愿重新回到那混乱的不被当人看的时代?
倘若未来还有乱臣贼子意欲谋逆,那么挡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大秦的万民一一直至大秦腐朽为止!
三十余万臣民齐声欢呼:“为大秦贺!为陛下贺!为天下贺!”
臣民欢呼之声震耳欲聋,竟是将那大河奔流的声浪都压了下去!
恍惚间,扶苏似是看到了几分大秦万世永昌的曙光!
跳上一块大石头,扶苏高呼:“传朕令!”
“明日起,河内郡臣民继续巡查临近河堤,及时抢修。”
“明日起,将军蒙恬率军五万西进,将军韩信率军十万东进,沿大河河道巡查大河两岸河堤,将军蒙恬率军十万南下,巡查菏水、丹水、泗水等河道,余部留于朕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