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潜入军火库区域,而梁家辉则牵制敌人主力。
通过手势和简短口令,几人保持着联系,即使在嘈杂的战场上也能默契配合。
想到刚刚叶柯的交代,杨庆在监视器后通过对讲机提醒:“叶柯,放慢一点,注意观察环境,李问是在思考下一步。”
听到这话,叶柯立刻调整节奏,加入了几个环顾四周的动作,让角色的思考过程更加明显。随后最震撼的场景出现了,那就是火箭炮击中军火库的瞬间。
爆破组使用了比预期更大的火药量,火焰瞬间吞没半个布景,巨大的冲击波让地面都在颤抖…感党耳麦都被震掉了,但叶柯没有中断表演,而是用手势示意对手演员继续……
“卡!”
最终杨庆喊卡后,全场爆发出热烈掌声。
看着周围人,叶柯这才发现自己手臂被轻微擦伤,但这种真实感正是他想要的。
“刚才那个反应太棒了!”
梁家辉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震掉耳麦那段,完全像是真实的战场反应。”
“谢谢。”
叶柯笑了笑,“不过我还是希望下次能少掉点装备。”
杨庆也是一脸兴奋地说:“这就是我想要的混乱中的冷静。
观众会感受到李问在那场爆炸中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为增强画面真实感,叶柯他们同时还拍摄了大量细节镜头。
如弹壳在空中旋转的慢动作,火药烟雾在阳光中的流动等等一些细节…
以及刚刚那些战士们,每个人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
可以说这些镜头,叶柯打算在后期剪辑中穿插,增强战斗场景的冲击力与真实感。
一天拍摄结束后,确实有些筋疲力尽。
叶柯干脆和家辉坐在营地边缘的沙袋上,看着夕阳慢慢落下。
梁家辉开口道,“我觉得这场戏拍完,你和李问的距离更近了。”
叶柯只是笑了笑:“是啊,每天沉浸在他的世界里,思考他会怎么行动,怎么感受……有时候我都分不清是我在演他,还是他在影响我。”
梁家辉称赞道:“这就是好演员的状态。但记得拍完要把他放下,不然你会带着李问的阴影回家。”其实在拍摄间隙,叶柯都会和梁家辉会讨论角色心理与表演细节。
梁家辉也常说:“好演员能让对手戏演员变得更好。”
其实平时在休息时间,梁家辉也会分享他对动作戏的理解,尤其那句:“动作不是目的,而是表达角色的手段。
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应该告诉观众角色在想什么。”
许情这时也加入了讨论:“其实我觉得画家这个角色,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他的矛盾性。
他不是天生的暴力者,却被迫成为暴力的执行者。”
叶柯补充道:“对我来说,画家在这场戏中是在执行一个他认为「必要之恶’的计划。
他相信这是结束一切的唯一方式,但同时也清楚,这会让他离自己渴望的平静生活越来越远。”群众演员休息区传来阵阵笑声,与叶柯他们的讨论话题,形成鲜明对比……
当最后一个镜头完成时,夕阳正缓缓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营地上。
叶柯站在“战场“中央,看着忙碌收拾设备的工作人员,接下来就该回国了。
“这两场戏是整部电影的灵魂,除了那个依旧潇洒的画家。”
看着梁家辉走了过来,叶柯笑道:“还有就是李问了,可以说电影中一场展现了李问渴望的温柔生活,另外一场则是展现了他无法逃避的残酷现实。
它们之间的对比,正是这个故事的核心。”
这时杨庆走过来,对两人竖起大拇指:“今天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
特别是叶柯,你成功地在混乱中展现了李问的思考过程,这效果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