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宋文豪> 第260章 流外入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0章 流外入流(2 / 2)

见识感到惊叹,又为始终没说话的好友王安石捏了一把冷汗。在场的人里,除了陆北顾,唯有曾巩知道王安石并非无意仕途,而是胸藏丘壑、锐意革新,只不过不曾在人前显露罢了。

而曾巩更清楚,王安石之所以如此关心这个问题,是因为王安石真的打算以开封府为试点,进行相应改革!

那么,有什么改革,比吏治改革更适合王安石现在“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的差遣呢?要知道,开封府的所有县、镇的胥吏,可都在王安石手底下管着呢!

而说白了,陆北顾不过是在聚会上议论国事时出个主意,在现在大宋宽松的风气下,这根本就不叫个事,但王安石若是按这个思路来在他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改革,可是真的要承担风险的。

若是一个弄不好,这足以让王安石瞬间成为众矢之的!

曾巩紧张地看着王安石僵立的身影,手心里全是汗。

王安石却一直都没有说话。

对于他来讲,陆北顾的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脑海中无数被现实束缚的构想,而“无禄养之资,有破家之能”这十个字更是反复锤击着他的心神。

“若是不解决这个根本,再好的法度,也只会沦为胥吏敲骨吸髓的工具...”王安石心头想道。在鄞县、在舒州、在常州,他亲眼见过多少胥吏之害?又亲身经历过多少被胥吏蒙蔽的事情?类同“公使钱”的思路是化暗为明,将地方衙门里那笔心照不宣的“胥吏所费”,如同“公使钱”一般从“系省钱物”中划拨定额,立定制,如此釜底抽薪,断了胥吏不得不贪的借口;再辅以官员复核、巡查同责,钳制其擅权之能,这思路虽非尽善尽美,却是在当下财政框架内,最具可行性的破局之点!但最后那条“胥吏入流”,即便胆大如王安石,暂时也不敢去想。

此时,王安石脑中飞速运转,已经开始推演在开封府界推行前两项吏治改革的细节,以及可能遇到的阻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