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宋文豪> 第323章 党同伐异【六千字大章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3章 党同伐异【六千字大章求月票!】(4 / 4)

便知火候已到,遂将思忖已久的建议和盘托出。

“官家,如此良材美玉,若按常例放任州县磨勘,未免可惜。臣斗胆进言,不若仿效真宗朝晏殊故事,殿试由陛下钦点,将其擢入馆阁,授一清要馆职,如秘阁校理、馆阁校勘之类,使其得以博览禁中藏书,亲近圣颜,聆听教诲。如此,既可令其才学得以深造,更能使其早日成为陛下肱骨,为君分忧,为国效力,岂不两全其美?”

赵祯闻言,目光落在杨安国脸上。

馆阁,乃储才之地,天子近臣之阶。

将一名新科省元在殿试后直接放入馆阁,无疑是一种超擢,更传递出非同寻常的圣眷。

赵祯自然明白杨安国此举有为国子监增光的私心,更有将陆北顾纳入其羽翼的意图,但此言确实也切中了赵祯的一点心思. . ..经过今日朝争,他愈发觉得朝中需要一些新鲜血液,需要一些真正有见识、能做事,而非只会党争或空谈的年轻人才。

陆北顾的《仲达论》他印象深刻,其关于制度与人才的见解,远超同龄人,甚至许多朝臣亦不及,若真如杨安国所言,其人心性亦佳,倒确实是可造之材。

殿内静了片刻,只闻窗外春风掠过竹林的簌簌声。

赵祯并未立刻表态,缓缓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后,才似是而非地淡淡道:“朕知道了。”

杨安国心下稍定,知官家虽未明确应允,但已将此事记下,这便是成了七八分,他也不敢再聒噪。喝完茶,赵祯放下茶杯站起身,似要离去。

而行至门口,他忽又停步,像是随口一问:“此子师从何人?”

杨安国忙答道:“据臣所知,此前曾在国子监博士周敦颐处问学,周博士亦对其赞誉有加。”他巧妙地将陆北顾与周敦颐绑得更紧些,既抬高了陆北顾,又暗示了国子监的“教导之功”。赵祯不再多言,点了点头,身影消失在门外走廊的阴影之中,邓宣言无声地跟上。

杨安国送至值房门外,躬身行礼,直到官家远去,才直起身。

走在狭窄的宫廊下,赵祯忽然顿住脚步,回头对着天章阁笑骂道。

“老蠢物。”

邓宣言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得站着赔笑。

“朕记得上次皇城司查过,这陆北顾师从宋庠,宋庠每日除了上朝、读书,便是教导此子,周敦颐没怎么教他,朕没记错吧?”

“陛下圣明。”邓宣言连忙答道。

“哼哼。”

赵祯的心头舒服了不少,比起那些居心叵测的聪明人,杨安国的那点一望可知的小心思,除了逗他笑,根本就起不到半点哄骗他的作用。

至于这种“让官家不费脑子就自觉高明”的举动,是杨安国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就不好说了。但无论如何,“陆北顾”这个名字,还是在赵祯的脑海里再次留下了印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