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抵达长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抵达长安(1 / 4)

第88章抵达长安

下了船走官道赶早不赶晚,是以一行人稍稍吃点东西就装车出发。林知了租了两辆车,一辆车拉衣物和薛二哥以及小鸽子,一辆车拉锅碗瓢盆和林知了、刘丽娘以及薛瑜。

竹林酒家一行租了八辆车,除了留下几人看船,其他人都跟着管事下船驾车。帮林知了驾车的也是郡王的人。

管事同林知了解释,该花花该省省,像他们人多不必租车夫,省下的钱足够路上打尖住店。

林知了很有眼力见儿地向他道谢。

一行人紧赶慢赶,天黑前赶到驿馆附近的客栈。对于皇亲家奴不入驿馆这一点,林知了挺意外,她问跟车的大厨子:“你们可以去驿馆休息吧?”

大厨子低声解释:“前些年北方胡人来犯,边关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师,途径一个驿馆,常备的马没喂,还要驿使自己找水找馒头,驿使到了京师上告陛下,连我们江南地界的驿馆都被整治一顿。据说当日是有皇亲下榻驿馆,驿馆上上下下都忙着伺候他。那位皇亲一家从上到下都成了跟我们一样的平头百姓。就这这是太后求情,陛下法外开恩。如今太后不在了,敢劝几句的皇后病逝多年,陛下乾纲独断,谁敢用驿馆。”

林知了:“军国大事,是要严惩!”

“正是这个理。"大厨子对于不能去比客栈舒服的驿馆毫无怨言,“林娘子,吃点什么?”

林知了和竹林酒家一行人太多,请客栈做饭不合算。再说了,带着厨师也没必要叫别人做。

大厨子出面找掌柜的买一些食材,林知了到厨房他刚付钱,叫林知了一起用饭。

北方人家常备案板和擀面杖,厨房里很难见到米。大厨子确实没有买到米。虽然车上有,但是留着路上吃的。林知了叫大厨子把菜洗了,她来和面。大厨子指着地上的白菜、胡萝卜等物,“都洗了?”林知了提醒他人多,一人一碗也要做两锅。随后又问他晚上不吃点东西,明早怎么赶路啊。

大厨子第一次随车北上,不清楚早上何时赶路,去前面问一下管事。他得知天亮起来赶路,就回后厨告诉林知了,午时前后在野外用饭,晚饭到客栈再用竹林酒家拉了二十坛二八酱,车队走不快,一天最多八十里路。在不进城的情况下通常要走六十里才有客栈,盖因两个驿馆之间的距离是六十里一一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挨着驿馆而建的客栈安全,途中随便下榻的结果可能只有一个,被做成人肉包子。

大厨子带着两个小徒弟洗菜,林知了一边和面一边问大厨子为何不教京师酒店厨子做二八酱,不远千里地拉过去多费钱。大厨子低声解释:“我们东家去年不是去有幸去过京师吗。东家就想把他酱的法子交给他表弟。京师人多又爱吃羊肉,二八酱涮羊肉香,一户一年买一小坛,一年就有十万贯。谁知人家瞧不上,还嫌我们东家小家子气。堂堂郡王满身铜臭,日日想着吃喝。”

林知了张口结舌:“一一恕我直言,他一个在外的王爷,不想着吃吃喝喝,日日操心朝中大事,他是活腻了吗?”

大厨子恍然大悟:“林娘子说的极是!”

小徒弟试探地问:“也许东家的表弟不是叫东家忧国忧民,是叫他在书画这些事上用心。”

林知了:“这方面要有天赋才行啊。也许不是你们东家不用心,而是发现练了十年不如人家随意一笔。与其日日做无用功,不如做些自己擅长的。记得以前去我店里买红烧肉的伙计就是竹林酒家附近百姓。若非你们东家开店,他可能因为地里收成不好,吃了上顿没下顿。再说了,竹林酒家面对的客人非富即贵,称不上与百姓争利,又让很多人有了差事,每年还会交税,又怎么不算利国为民。”

听了此话大厨子和两个小徒弟喜笑颜开,细想想并非恭维,事实便是如此,愈发开心,只因他们发现东家并非世人口中的纨绔。林知了心里有个想法,“你们府上人多,为何不派几人去京师自己做?”大厨子:“府上的人都有事。先前也没有想过自己做,一时腾不出人手去京师。去年秋酒店多了几个新人,掌柜的还在调/教,兴许到秋就能派去京师。原来如此!看来她到了京师要早做打算才是。林知了把面和好也要自己擀,只因生长在鱼米之乡的厨子不会用擀面杖。她不是没有想过把二嫂叫过来,担心大厨子有口无心说出松鼠鱼是跟她学的。林知了一边擀面皮一边叫厨子把白菜叶和白菜帮分开,胡萝卜切丁,热水泡发的木耳切丝,猪肉也切丁。

菜备齐,林知了指点两个徒弟炒白菜和臊子。大厨子闲着无事去灶前烧火,看到肉丁下锅,忍不住说:“在船上用酱烧的肉片挺好吃,原本我想着做两碟。”

林知了:“我们这些人只有两斤肉,每人最多一片,还没品出味就没了。”大厨子转向林知了:“林娘子是要做汤饼吗?”“不是。“人多擀了四剂子,四份面皮都擀好折起来,林知了挨个用刀切出面条。

大厨子始料不及,讷讷道:“还可以这样做?”林知了:“没有想到?拉面需要醒发,你们店里的厨子应当说过。像这种和成面团就擀,节省时间。你们的菜做好,我的面也好了。”大厨子起身打开锅盖,林知了把面放入滚开的水里煮。两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