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贞观之治。”
“老了竞至如此地步?”
“连这等基础考试都要当堂呼唤佞臣索要答案?”
“当真被酒色享乐淘空了心神,成了个彻头彻尾的昏聩老·……”
赵匡胤在心中鄙夷:“先明后昏的评价,半点不虚!当皇帝当得连自己的脑筋都懒得动了?真真是……可悲!可笑!”
他自然也听到了国忠二字,心中了然。
这位先明后昏的典范还把祸国殃民的杨国忠也带来了?
啧,真是……走到哪儿都不忘带上他的好亲戚!
带着几分看戏的心态和对自己识人之明的自得,赵匡胤忍不住又瞥了一眼考场里的女生一一特别是其中几个稍显丰腴的。
他心中寻思,不知道那传闻中的四大美人杨玉环,此刻附身于谁?
是否就在此间考场?
可惜入眼的皆是十三四岁的少女面孔,纵使有一两个身形稍胖,气质也终究只是青涩的小丫头片子,与那倾国倾城的贵妃娘娘相去甚远。
他随后摇头,心里明白。
除非如刚才那李三郎般主动暴露,否则谁又能认出这考场里藏着哪位帝王、哪家妃子?他迅速收回了心神专注于眼前题目。
目光回到试卷上那道元谋人题。
这题目对他同样是陌生的。
但他毕竟是一代开国之君,其思维方式和处事风格与李隆基迥异。
黄河流域?中原根本之地。
长江流域?鱼米之乡,亦是中华要冲。
开封就在黄河边上,乃大宋立国之都。东北苦寒?新疆是哪儿?
“元谋……元者,始也。谋者……似有规划之意?”
“莫非是中华人文之祖?既称人,非仙非神,当是凡俗族群。”
赵匡胤心思电转,凭借其敏锐的直觉和对地理的熟悉程度,做了个大胆推断:“炎黄肇基于黄河流域,此乃天下共知。”
“这元谋人,听着便古老,极有可能也在黄河之畔。毕竟,我们所称之中原,便是这滔滔黄水滋养而成‖”
赵匡胤还是有些地理常识的。
他不再犹豫,拿起笔,在选项A黄河流域前郑重地打了个勾。
虽是推测,却带着一代雄主的自信和决断。
解决了这烦人的选择题,赵匡胤看眼前的完整历史试卷,思绪不由自主地飘远。
虽然这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和试卷。
但他这从试卷考的内容,题目设置,知识涉及范围之中,已经得出了许多东西。
他眼中精光一闪,忍不住思绪飘飞,对比了一下大宋科举。
大宋新立,科举取士之制,承袭前唐,虽有改进,但考题多出自四书五经,侧重经义诗文,于史事、地理、政事之实用考察,或有不及此等试卷之处。
他开始下意识地将这场期中考试与大宋的科举进行对比思考。
他目光又回到试卷具体考题上来,此试卷之题,虽细碎甚至刁钻如元谋人,却也要求考生有开阔之视野,扎实之基础,能将散落各处之地名、人物、事件融会贯通……
若能借鉴此法,命题时兼顾经义与实用之学,或能为大宋筛选出更多通古博今、明察事理的干才?赵匡胤越想越觉得这次考试,没白来,单单是这一小张试卷,就深具潜力,他仿佛看到了改革科举、优化取士方向的一线曙光。
他暂时抛开了考试的紧张,沉浸在对未来治理构想的推演之中。
考场沉寂了五分钟。
就在李隆基憋着一肚子气,盯着那该死的题目,笔尖都快把试卷戳破之际,一张折叠的小纸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试卷上。
难道有人真敢在老师眼皮底下传答案?
他偷偷抬眼瞥了下讲台,两位监考老师似乎正在低声交流,目光并未完全聚焦在这里,而这纸条,谁给的?
带着一丝疑惑和警惕,李隆基放慢动作,盯着两位老师,然后装作思考题目,微微侧身,借着翻动试卷的掩护,小心翼翼地将纸条在桌下展开。
纸条上是几行略显笨拙却努力工整的字迹:
陛下息怒。
妾身在此,陛下勿要心焦。
左顾,视妾身。
万望陛下垂怜。
落款赫然是:玉环。
玉环?!
李隆基的心脏猛地一跳!爱妃果然在!她竟然离自己如此之近!
巨大的惊喜瞬间冲散了部分恼怒,他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带着难以言喻的期待,猛地转向左侧望去!然后,他那刚泛起一丝喜色的脸庞,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固、变形、最终彻底石化!
他的左边,隔着一条走廊和另一个同学,坐着一位身材异常魁梧的男生。
那男生虎背熊腰,穿着蓝色的振华校服,胸口紧绷绷的,壮硕得像个摔跤手。
剃着短短的寸头,浓眉大眼,下颌方正,完全是副阳刚十足的少年体魄。
此刻,这位壮士见皇帝陛下终于看向了自己,顿时柳眉倒竖,努力弯起厚实的嘴唇,露出了一个自认为极尽娇媚、风情万种的笑容,还自然地对李隆基眨巴了一下眼睛!
那张充满了雄性荷尔蒙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