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方导的病
相比起Coco在努力抓住记忆的尾巴,贝嘉延和安子杰的心路历程就要单纯多了。
贝嘉延震惊于这部作品当中剧本精致程度,以及大胆程度。整个剧本的大框架异常规整,但每个角色的人物逻辑几乎都有完整的书写。种笔力令他肃然起敬。
大量剧情,在保证戏剧张力的同时搞讽刺,用诙谐来中和悲剧色彩。这是方可以的水平?
贝嘉延想想去年和方可以合作写本子时候的经历,直觉不可能。那也不尽然。
实际上,在两部电影当中方可以负责天马行空,李雪亭负责草蛇灰线。李老师专业研究键政二十年:如何键得草蛇灰线,如何大键特键同时完成人物塑造和剧情编织,如何键得不伤及审核,如何鞭辟入里又诙谐幽默……都在李老师的研究范畴内。
李雪亭在《1582》失利后曾道心破碎,但方可以觉得,《1582》除了投放的阅片市场完全错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剧情埋得太深,戏剧张力尤嫌不够。所以,两人在这次的合作中深入交流了一下关于"键得更高,键得更强"的问题,都觉得自己学到了好东西。
当然,这部分贝嘉延不知道。
他下意识将大部分的功劳归因于不知名大神,注意到编剧名单上的名字后,他自然而然地肃然起敬,连彩蛋都顾不得,低头去搜这位老师的既往作品。可恶,这种稀世奇珍是怎么被方可以挖到的!假如我有他十分之一的功力,我……
说不定就跟着方可以干了。
大
安子杰这边,一开始还是在正常地分析镜头:这个镜头好,这个镜头设计感好强,这个镜头调度,这里机位的设计……等等这个镜头是怎么拍出来的?这里为什么忽然跳切了?这里调焦是在暗…啊?啊?等等?
然后忽然一下就跟不上了。
看到后面大决战,安子杰就彻底麻了。
竹叶青和无相两人从郎情妾意掌(呸)到此恨绵绵指,每一招每一式的幅度、动作,每一个镜头,每一处灯光,都准确传达出人物心境。十八般武器复杂而精致,极富张力与节奏感,却又不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戏运镜。
无相在竹叶青死后暴起反杀如同仙鹤点尘,乱军丛中轻取国师,再一路砍瓜切菜杀到萧玉卷跟前,用的居然是一整个极度炫技的长镜头。观众看得赏心v悦目身临其境;
安子杰看得头皮发麻四肢厥冷。
他又进步了……
作为方可以的前室友(方可以要愿意的话,他们也可以随时当回现室友),安子杰比起大部分观众对方可以都是比较熟悉的。他不止完整拉过《TEST》和《秘密》的片,甚至还能找到方可以大学过往各种课程的作业和随手拍。
说是说不在乎、志不在此,但怎么可能真的一点不往心里去?拜托,他只是更爱游戏,导演系的课他也是老老实实一门没挂地肝到毕业的。
系里同期出了个天降紫微星,怎么可能不好奇。不要说他,系里面随便抓一个家伙,有一个算一个,这半年里都不可能没研究过方可以,包括学院老师。
甚至这个人群还有呈逐步辐射的趋势,正沿着夏影导师制的对接名单,扩散到其他届的学弟学妹,乃至部分学长学姐。方可以的那些影视前史,属于是大家早就人手一份的研究资料。方可以大一到大三的东西纯粹属于混日子的学术垃圾,纯粹厕纸读物,垃圾桶看了都嫌伤眼。
《TEST》的阶段,忽然开了窍,有了风格化的想法。总体依然是粗糙、简单近乎纸片化的程度,技术也就是一般,重点是想法独特。一一虽然在创作领域,很多时候就是缺这么个灵光一现的想法。但“侥幸"是很能安慰人的,会有一种你距离他只是一步之遥的感觉。《秘密》算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作品。个人风格浓郁,并且奠定了精致、细腻、碎片化叙事的主基调。电影的整个调性是散文诗式的,画面与故事围绕着一个明确的核进行协调,让原本是缺点的薄弱剧本变成了特点。这说明了方可以想法多,喜欢标新立异,并且懂得扬长避短,但缺点依然明显。
此外也有SE的靳茜勇敢激进的作风起到重要作用。可能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又或者是想要千金市马骨,总之,虽然他们赌对了,但《秘密》的成功,谁都会觉得其中还是有很多巧合的成分。
比如市场可能不接受这种道德试探,比如没有足够多的文艺批被吸引进去,比如没有官媒支持这种特殊形式的感官电影,比如鹤城电影节颗粒无收,比如……
幻想了,又开始幻想了。
安子杰叹口气。
算了,宣发工作本来就是电影工业的一部分,幻想这个太不优雅了。光说说都会让同行发笑的程度。
总之,《秘密》的诞生更多其实是令他们这些同龄人打开野心:是的,这才是他们想拍的东西!
他们也想拍出这种极具个人风格化的东西,这种把自己名字深深烙印上电影的东西。
开宗立派!
老师,我想学这个!
但是这部《菩萨行》,情况又不一样了。
安子杰在里面看到的是方可以已经具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