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都有两千多亩了,我租了三角形的尖尖,差不多五分之一的地块吧。”
选择尖尖这位置,也是陈东风经过深思熟虑的。
一来,这源头有瀑布有水潭,还有一个金银花丛林,完全就是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
二来,这个位置两面环山,只要在把缺口围起来,两边的悬崖也很难进来人,管理起来也方便。他现在有钱了,也更怕死了。
而且在农村,总有那么些仇富的人出现。
投毒杀鱼甚至毁坏庄稼,实在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
陶冀看看四周的环境,又默默心算了一会,感慨的说道:
“你这里倒是一个种植三七的好地方,地是红土,矿物质也丰富,从这些杂草就能看出来。而且整体是呈一个斜坡形状,这点更好,三七能够不积水,也不烂根。
海拔也可以,差不多1500左右,啧啧,一切都很不错。”
陈东风撇撇嘴,心想这不是废话嘛。
他可以亲眼见过有人在这片地种植药材的,要不然怎么会选择这里。
不过陶冀能把这个地块的优势分析得头头是道,他却是啥也不懂,也就没有哔哔啥,免得徒增笑话。这时,陶冀又接着问道:“降雨量怎么样。”
陈东风一懵。
这问的什么狗屁问题。
他要能懂降雨量这个东西,还要陶冀来指点种植三七的事宜,他自己不会弄啊。
神经病吧。
只是陶冀既然问了,他总不能不说话吧,当下也是含糊说道:
“还行吧,差不多!”
陶冀紧追不舍继续问:“还行是多少?差不多是多少?”
陈东风有些恼羞成怒。
妈的,我要知道我不会说,我至于说这些。
不过面对的是来教他挣钱的人,他也只能老老实实说道:
“具体没测量过,不过刘怀瑾说在可接受的范围之类。”
刘怀瑾:“???”
他正在走神,没想到措不及防之下,陈东风就把话题转移给了他。
不过他不是陈东风那种不学无术的草包,对于学术方面的知识还是很严谨。
“这里的年降雨量是1000-1500毫米之间,另外我补充一个问题,三七喜阴,这里紫外线太强,并不算多合适的种植之地。
如果非要在这里种植三七,还要铺上一层遮阳网才行。”
陈东风:“???”
卧槽,居然还能给刘怀瑾也小装了一波。
陶冀对不修边幅的刘怀瑾也刮目相看,有一种棋逢对手的兴奋感,当下也是立刻和刘怀瑾“友好”的交流起来。
“遮阳是小事,这里木材多,完全可以就地取材搭建遮阳棚,铺上稻草或者苞谷杆就行,倒是如果三七出现立枯病怎么办?”
刘怀瑾冷静的说道:“立枯病多发生于3-4月的低温多雨季节,主要还是排水和土壤湿度的问题,只需要注意排水就行。”
陈东风一脸茫然,对他们聊天内容一点不感兴趣。
只想回家。
因为没吃中午饭,他已经有些饿了。
就连往日里有些嚣张的陈大国在两人的对话之间都变得老实起来。
他就是个赤脚中医,一身知识是陈清河传授,再加上自己摸索而成。
对付一般的人,他自然能手拿把掐,随随便便几句话就能说服别人。
遇见陶冀他们这样经过系统学习的专业人士,他就抓瞎了,一生的经验在别人面前就如同小学生一样。不过他和陶冀他们插不上话,但是对付陈东风和陈熊还是没问题的,当下也是虎着脸说道:“你们两个不许无术的看见没有,让你们读书不好好读书,现在种地都不会,活该听不懂。”陈熊:“???”
我就顺道过来看一眼都要被训一顿?
不过他也只敢在心里吐槽,嘴上还是赔笑:
“是是是,大国叔说得对,读书肯定是好事,书中有黄金嘛。”
“那叫书中自有黄金屋,不会说就不要说,丢笑话。”
陈熊吃瘪,顿时马上闭嘴。
陈东风就不一样了,他已经对陈大国早就免疫了,完全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你说你的,我发我的呆。
主打一个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听不见。
一直到陈大国说得多了,他才有些烦躁的说道:
“老头,金钱至上的社会,有钱才是王道,读书厉害又怎么样,还不是来给我打工。”
“放你娘的屁!”陈大国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那你叫你儿子也不要读了,让他来跟你学着当老板。”
陈东风避开陈大国的大力金刚掌偷袭,撇撇嘴没有辩解。
他是一个典型的双标人士,严于律人,宽于律己。
说他自己,他有一套标准,说别人,他又是另一套标准。
主打就是一个嘴硬。
就在父子两人剑拔弩张之际,陶冀与刘怀瑾似乎也完成了辩论,看情况应该是陶冀略胜一筹。因为陶冀正拍拍刘怀瑾的肩膀说道:
“你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实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