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四合院之傻根的逆袭> 第311章 苏联人疯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1章 苏联人疯了!(2 / 2)

合他“机床专家”的人设。

他坐到桌前,铺开纸张,拿起铅笔。

脑海中不再是RB-57D的复杂图纸,而是转化为了对精密齿轮、高强度轴类零件、特殊曲面加工等需求的思考。

他回想刚才“看”到的飞机上某些精密部件的结构特点,结合之前改进那三种机床的经验,以及从山体机库专家们那里“薄”来的关于精度控制、振动抑制、材料应力处理等方面的零星知识和灵感。他开始动笔,但画的并非飞机零件,而是机床的部件:

一种新型的高精度微进给刀架结构示意图:旨在解决精密铣削和车削中最后一刀“啃不动”或“尺寸不稳”的常见问题。

结构巧妙利用了杠杆和偏心轮原理,可以实现微米级的稳定进给,这对于加工高强度合金钢或精密小零件非常有用。

简易型动平衡校正装置的构想:针对高速旋转主轴(如磨床、高速铣床)普遍存在的振动问题,设计了一个利用百分表和配重块进行现场动态平衡校正的简易工装方案草图。

虽然简单,但非常实用,能有效提升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

关于改善大型铸件应力与稳定性的热处理工艺建议:结合对飞机大型结构件的观察和材料知识,他简要写了几条关于床身、立柱等大型铸铁件在粗加工后进行时效处理(自然时效或人工振动时效)的温度、时间、频率参数的优化建议,以减少变形,长期保持精度。

这些内容,完全围绕着他熟悉的机床与精密制造领域,提出的改进方案务实、具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并且其创新性完全在他“天才工程师”的人设范围内,不会引人怀疑。

它们看似与天上的飞机无关,却又隐隐指向了能够制造出更精密产品、从而间接支撑高端装备制造的能力提升。

他奋笔疾书,沙沙的铅笔划过纸张,一行行实用的技术说明和一幅幅简洁明了的工装草图迅速呈现。写完最后一项,他仔细地将厚厚的一摞纸纸放入一个文件袋里。

他打算找个合适的机会,将这些“灵感进发”的成果作为技术建议提交上去,或者直接在厂里试点应用。

这既是他对自身能力的合理运用,也是对国内工业基础建设的一份切实贡献。

至于那架飞机带来的风暴,就让它先在别处猛烈地刮一会儿吧。

他播下的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种子,或许在未来某天,也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从进入这间屋子开始,好几个小时过去,做完这一切,牛根生才感觉自己踏实了许多。

一种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而带来的成就感,冲淡了之前的无力感和疲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