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38章 缇骑传诏,龙颜急盼见贤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章 缇骑传诏,龙颜急盼见贤才(1 / 3)

锦衣卫北镇抚司的院落。

比往日更显肃穆。

青石板上的积雪刚扫过,还留着扫帚的痕迹。

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炭火气,却压不住飞鱼服的皂角香。

陆炳面色冷峻,站在廊下。

将一份卷宗“啪”地一声扔在案上。

卷宗封皮是牛皮做的,磨得发亮。

上面赫然写着三个遒劲的朱笔大字:王守仁。

“都查清楚了?”

陆炳的目光扫过阶下的缇骑。

像在审视一件器物,没有半分温度。

缇骑单膝跪地,腰弯得极低。

连头都不敢抬:“回指挥,查得一清二楚。”

“王守仁,浙江余姚人,现年二十七岁。”

“弘治十二年二甲第七名进士,观政后入翰林院,现为编修,正七品。”

缇骑的声音沉稳,一字一句都清晰:

“此人学问极好,师从娄谅,精通儒释道,尤擅兵法。”

“性子却颇为耿直,前几天还跟兵部职方司的主事吵过架,在翰林院都传遍了。”

陆炳微微挑眉,伸手拿起卷宗。

指尖摩挲着封皮上的“王守仁”三字。

翻到记录“吵架”的那一页,眼神亮了亮。

“吵架?为何?”

他的声音比刚才缓和了些,带着几分兴趣。

“因为京营的操练章程。”

缇骑赶忙答道,语气更恭敬了:

“兵部主事说“操练当循祖制,以仪轨为重’,要让士兵练“排阵迎驾’的本事。”

“王编修却反驳说“操练为实战,非为演戏’,还说“蒙古人不会看仪轨来攻城,京营现在的花架子,遇敌必败’。”

“两人在衙署吵得面红耳赤,最后王编修还说「主事若只懂摆样子,不如去教坊司教舞’。”陆炳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这笑意里,有欣赏,也有认同。

“有点意思。”

“敢说真话,敢怼庸官,陛下要的就是这种人。”

他合上卷宗,扔回案上,发出“咚”的一声。

“去,传他来见陛下。”

陆炳大手一挥,下达命令。

又特意叮嘱了一句:“记住,客气点,别吓着他一一这是陛下要的「栋梁’。”

“卑职遵旨!”

缇骑领命起身,动作利落。

转身便走,飞鱼服的下摆扫过青石板。

像一阵风般消失在院落拐角,只留下靴底的轻响。

翰林院的小院。

比北镇抚司安静了百倍。

院角的腊梅开得正盛,黄灿灿的花瓣上沾着雪。

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墨香和梅香,混在一起格外清雅。

王守仁正坐在廊下的竹椅上。

全神贯注地看着书,连腊梅的落瓣飘到书页上都没察觉。

那是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

是他父亲王华留给他的旧物。

书页上的批注写得密密麻麻,字迹工整而有力:

““兵者,诡道也’非为欺敌,实为护民”“知己知彼,非仅知敌,更知己之短长”。

可见他对这本书钻研之深,绝非纸上谈兵。

突然,院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踏踏踏”,节奏快而稳。

不是翰林院小吏的拖沓步伐,倒像军中的操练步。

打破了小院的宁静,惊得廊下的麻雀扑棱棱飞了起来。

王守仁心中一动,下意识地抬头望去。

就见两个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站在门口。

身姿挺拔,像两尊铁塔。

腰间的绣春刀闪着寒光,刀鞘上的蟒纹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连呼吸都放轻了。

他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书差点掉在地上。

暗自思忖:自己在翰林院一向本分,除了跟兵部主事吵过架,没犯任何事。

这锦衣卫为何会找上门来?难道是吵架的事捅到御前了?

领头的缇骑向前一步,抱了抱拳。

动作标准,不卑不亢:“王编修,陛下有请。”

声音洪亮,在小院里回荡,震得梅枝又落了几片花瓣。

王守仁愣了一下,眼中满是疑惑。

眉头拧成了疙瘩:“陛下?”

“陛下找我一个七品编修,做什么?”

他忍不住开口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解,还有几分紧张。

缇骑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神秘,却不倨傲:“小人不知。”

“只是奉命行事,不敢多问。”

他侧身让开道路,做了个“请”的手势:“王编修,跟我们走一趟吧。陛下还在等着。”

王守仁微微沉吟。

目光扫过桌上的《孙子兵法》,又想起自己对京营操练的担忧。

或许,陛下是想问军务?

他定了定神,放下手中的书,缓缓站起身。

整理了一下官袍的褶皱,又掸了掸肩上的落梅。

动作从容而镇定:“好。”

“我跟你们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