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第69章 暖阁议新制,老臣惊祖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章 暖阁议新制,老臣惊祖规(2 / 3)

他们不是为了“民生’,是为了自己的银子!”

朱厚照没接话,拿起案上的朱笔,在《九边图》的宣府位置画了个圈,笔尖戳得纸都发皱:“韩文,你摸着良心说,宣府的军饷,欠了三个月,是不是因为户部的银子被“挪’去给江南盐商补「漕运亏空’了?那些盐商给了多少文官“好处’,你心里有数吧?”

韩文被问得哑口无言,脸瞬间涨红一一宣府军饷的事他知道,甚至还跟马文升提过,可马文升说“江南文官不同意动盐税,只能先挪”,他一个刚上任的尚书,根本拗不过那些“老资格”,只能眼睁睁看着边军饿肚子。

“陛下的意思,老臣懂了。”

他定了定神,声音里带着哀求,膝盖不自觉地往前挪了挪,差点跪下,“可陛下,文官集团是大明的骨架啊!您刚登基就办了刘健、谢迁,抓了两百多个官员,已经让天下文官人心惶惶,要是再另起炉灶,绕开六部内阁……”

“他们会觉得陛下容不下他们,到时候联名上书“死谏’的、托病辞官撂挑子的、甚至学弘治朝的言官“封还圣旨’的,怕是会接踵而至!先帝当年就是怕闹成这样,才对文官一再忍让啊!”“忍让?忍让到国库亏空三百万两?忍让到边军士兵啃冻窝头,冻饿而死?忍让到刘健敢勾结藩王,谢迁敢谋逆逼宫?”

朱厚照冷笑,把朱笔“啪”地拍在案上,声音陡然拔高,“韩文,你是个清官,朕信你,不然也不会让你当户部尚书。可你太懂那些文官的“规矩’了,懂到忘了,这天下是朱家的天下,不是他们“文官集团’的天下!朕是皇帝,不是他们手里的傀儡!”

他走到韩文面前,目光锐利如刀,看得韩文心里发毛,却又不敢躲闪:“朕告诉你,这个新机构,叫“军机处’,专管这些“积’事一一盐税改革、漕运整顿、军饷拨付,凡是六部推诿、内阁扯皮的事,都归军机处管。”

“不用六部的人,不用内阁的人,就用朕信得过的,比如王守仁、陆炳,他们只干活,不掺和那些文官的弯弯绕,直接对朕负责,朕说改,他们就敢改;朕说拨银子,他们就敢直接拨,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一你觉得怎么样?”

韩文的手猛地一颤,银签“当螂”掉在漆盘里,溅起的西瓜汁沾了满手,他却浑然不觉一一新机构?绕过六部内阁?这哪里是“改积弊”,这是要刨文官集团的根啊!

“陛下,这……这怕是不妥!万万不妥啊!”

他霍然起身,忘了君臣礼仪,声音都在抖,“太宗爷靖难后设内阁,是为了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六部更是国之基石,吏管官、户管钱、兵管军,分工明确,是太祖爷、太宗爷定下的祖制!”

“若是绕开他们另起炉灶,岂不是违背祖制?天下人会说陛下“不遵祖训’,是“昏君’啊!老臣求陛下三思!”

“祖制?太宗爷设内阁,是因为当年五征蒙古、下西洋、修《永乐大典》,事多到一个人忙不过来,才让解缙他们“入值文渊阁,掌机务’,是“帮忙’,不是“掌权’!”

朱厚照挑眉,声音里满是嘲讽,“现在呢?内阁的票拟比朕的朱批还管用,六部的尚书见了阁老要磕头,这也叫“祖制’?太祖爷废丞相,就是怕权臣专权,现在内阁比丞相还厉害,这难道不是“违制’?”“你跟朕说祖制,那朕问你,太祖爷“严惩贪腐,剥皮实草’,是祖制吧?可那些文官贪了几十万两,只判流放,这怎么不提祖制?太宗爷“天子守国门’,是祖制吧?可边军军饷被贪,士兵冻饿而死,这怎么不提祖制?”

韩文被问得哑口无言,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一一朱厚照说的全是实话,可“祖制”在文官嘴里,从来都是“对自己有利就提,不利就忘”,他没法反驳。

“陛下的魄力,老臣敬佩,可……可老臣真的不敢苟同!”

他“噗通”跪在地上,膝盖砸在青砖上,发出闷响,声音带着哭腔,“文官集团就算有毛病,也是大明的“骨架’啊!您把骨架拆了,谁来治理州县?谁来教化百姓?难道靠武将?他们懂吏治吗?靠太监?他们懂民生吗?”

“老臣求陛下三思!就算要改,也缓缓,等朝堂稳定了,再跟文官慢慢商议……”

朱厚照看着跪在地上的韩文,心里叹了口气一一他知道,让一个浸淫官场二十年、信奉“文官治国”的老臣接受“军机处”,太难了。韩文的反对,不是私心,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作祟,是怕“乱了规矩”。“你起来吧,地上凉,仔细跪出毛病。”

朱厚照的语气缓和了些,伸手扶了他一把,“朕没逼你立刻答应,只是让你心里有个数一一以后军机处要办盐税、军饷的事,少不了要户部支应,朕今天找你,是给你透个底,也是问问你,敢不敢跟朕干。”韩文的后背彻底被冷汗浸透了,官袍贴在身上,凉得像冰,他被朱厚照扶起来,腿肚子还在发软,只能扶着椅子扶手才站稳。

他看着朱厚照年轻却坚定的脸,突然想起弘治爷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新皇聪慧,只是性子烈,认死理,你是老臣,要多劝着点”,现在看来,先帝的担心一点没错,这位小爷的胆子,比太祖爷还大,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