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虚宫内,死寂一片。
时间与空间,仿佛都在这凝滞的气氛中失去了意义。
十二金仙,这些活了无数元会,早已看淡风云,道心坚如磐石的大罗金仙们,此刻,却一个个面色变幻,心神剧震。
他们看着那个站在大殿中央,神情平静,侃侃而谈的白衣青年,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此人,不仅以帝威破了他们的神念压制。
更在法理与教义的层面,将他们引以为傲的“顺天应人”之道,批驳得体无完肤。
不,那甚至不是批驳。
而是一种,更让他们感到憋屈与无力的……
包容与升华!
仿佛他们皓首穷经,参悟了无数万年的大道,在对方面前,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意拆解、重组,并最终纳入其自身理论体系的,小小的零件。
这种感觉,让他们感到了久违的,名为“挫败”的情绪。
这比纯粹的力量碾压,更让他们感到难堪。
就在这压抑的气氛,达到顶点之际。
玉虚宫最深处,那片永恒不变,隔绝了三界时空的混沌之中。
一双淡漠无情,仿佛由天道秩序本身构成的巨大眼眸,缓缓睁开。
那双眼眸之中,没有丝毫感情。
没有喜,没有怒,没有哀,没有乐。
只有至高无上的,代表着天道运转的,冰冷规则。它们俯瞰着时间长河,洞悉着万物命运。圣人法眼!
元始天尊,这位自开天辟地以来,便高坐于九天之上,俯瞰众生沉浮的天道圣人。
终于,被这场发生在他道场之中的论法,惊动了。
圣人法眼,无视了空间的阻隔,无视了时间的流逝,无视了一切神通与法宝的遮蔽。
直接,落在了大殿中央,那道看似单薄,却又挺拔如松的白衣身影之上。
在圣人法眼之下,白招的一切,都开始被回溯。
他的过去,他的因果,他的根脚……
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元始天尊的识海之中,飞速流转。
元始天尊看到了。
他看到了一只诞生于豫州山脉的普通白虎。
他看到了这只白虎的灵魂,似乎有些不同寻常,带着一丝不属于此界的微弱烙印。
那烙印极其隐晦,仿佛被洪荒天道完美同化,看不出任何根源。
圣人虽能推演过去未来,却也无法洞悉那天道之外的变数。
在他看来,这或许是某种天道异数,是应劫而生的生灵。
在即将到来的封神大劫面前,这倒也不算太过惊奇。
他看到了这只白虎,如何凭借着超凡的智慧与坚毅的道心。
在没有任何传承,没有任何指点的情况下,苦修三百年。
于凡境的巅峰,苦苦挣扎。
他求索着那虚无缥缈,却又真实存在的仙道。
他更看到了,这只白虎,竟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天机”的敏锐直觉。
在天地间杀伐之气尚未鼎盛之时,便已敏锐地察觉到一场席卷三界的恐怖大劫即将来临!
“好惊人的气运与天机感应!”
元始天尊的圣心,第一次,产生了一丝真正的波澜。
这份对危机的预判能力,甚至超过了他座下许多弟子!他们身处局中,却依旧懵懂无知,只知享受圣人庇护下的安逸。
他看到了,白招没有选择像其他生灵一样,躲避或是依附。
而是逆流而上。
他为自己,规划出了一条前无古人,也匪夷所思的,以“秩序”证道的通天之路!
他看到了,白招如何引动庚金矿脉,以雷劫为锤,以自身为器。
硬生生地,将自己那后天的凡俗之躯,逆天改命,重塑为执掌刑罚杀伐,跟脚深厚无比的……先天庚金白虎!
圣人的心中,已是颇为赞许。
此子,心性,毅力,皆为上上之选。
这等破而后立的决心和手段,在洪荒之中实属罕见。
紧接着,画面流转。
他看到了白招,如何在人间冀州,创立人族法度。
如何在云梦大泽,平息万年纷争。
如何在幽冥地府,重塑轮回秩序。
那一道道冲天而起的,玄黄色的人道功德。
那一道道厚重无比的,土黄色的地道功德。
如此庞大,如此精纯的功德之力,汇聚于一身。
让元始天尊都为之侧目。
这些功德,比他座下任何一个弟子的功德都要深厚。
他更看清了,白招那条清晰无比,笔直向前的“秩序大道”!
那条大道的核心,竟与自己“执掌盘古幡,建立天道秩序,阐明万物至理”的理念,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妙!两人都追求秩序,只是一个从天道宏观入手,一个从三界微观着手,最终却殊途同归。然而,最让元始天尊这位天道圣人,都感到心神震动,道心不稳的。
是他发现,眼前这个侃侃而谈,道行根基之雄厚,甚至不输于自己某些亲传弟子的金仙。
其真正的修炼岁月…
竞然,只有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