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都重生了,谁还当演员> 第677章 混战的亚洲流媒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7章 混战的亚洲流媒体(2 / 4)

展开的,每一集都有一个主题,甄嬛每集要斗倒多个敌人。

所以孙丽就补拍了老年版甄嬛回忆的戏份。

这部分是原版没有的。

不补拍就不买……然后剪的那叫一个垃圾,把甄嬛传给毁了。

76集剪成6集,饱满的人物形象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都被打折不少。剧情太快,很多对塑造人物形象很有帮助的细节都被抹去。

观众直呼看不懂,皇上的戏份和果郡王有一拼,华妃死的那叫一个快,沈眉庄、安陵容在40分钟内相继毙命,甄嬛扳倒皇后只用了1集。

甄嬛在中国版中是一个逆袭成功、但内心已千疮百孔的人物。

到了美国版,她被拔高塑造成一个“对抗整个大清帝国的女人”、“紫禁城一个永远不屈的灵魂”,霸气堪称“清朝武则天”!

结局还不忘为嬛嬛洗白:“because it was my only way forward (因为一路走来我别无选择)”。

再有那不忍直视的翻译,不要说文化出海了,赤裸裸的抹黑。

片名被改成了被翻译成empresses in the palace宫中的后妃们。让人感觉不到甄嬛在哪里,一种后妃们的日常即视感。

乱剪乱翻译这已经很雷人了。

奈飞更雷人的是,要求演员补拍自己想要的画面,然后自己补台词,补字幕……演员都不知道自己在说啥。

打官司?

最终解释权归奈飞!

国内的影视公司和流媒体公司都不太喜欢和奈飞做生意。

奈飞和内娱的恩怨能写一本书。

奈飞一直想进入东大。

奈飞正式进入亚洲市场的第一站是本子,随后是棒子,然后是东大,最后是东南亚。

2016年底,奈飞进入中国市场。

八年时间,第一年独立入华失败。

没有本地合作伙伴,奈飞需要在东大获得8个不同牌照,而内地的监管环境是奈飞前所未见的。

这8个牌照包括网络视听许可证、互联网电视内容许可证、isp运营资质等,绝大部分执照并不对外国企业开放。

实际上,这项制度性的牌照“防火墙”,让包括谷歌、迪士尼、苹果、推特、facebook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都未能在中国在线娱乐业务方面获取好处。

为了摆脱牌照的桎梏,奈飞放弃“独立入华”的强硬态度,转而寻找与中国娱乐公司合作,并从这些合作方获得资本、市场、政府关系等全方位的协助。

在那些年里,奈飞与阿里、万达等企业都传出绯闻。

特别是尚未建立视频网站资源的万达,一度被行业人士视为潜在的合作对象,而且双方确实进行了接触。

2015年,时任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的叶狞就在英国伦敦出席“中英产业论坛”时透露,

万达集团已与奈飞就进入中国市场进行了商讨。“我们认为,奈飞进入东大,将面临着百度、腾讯等激烈和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

为什么竞争对手没有阿里呢?

因为这个时候,阿里正在筹划收购奈飞!

如果阿里收购奈飞,阿里就会获得一个响亮的品牌,对全球流媒体市场的覆盖,当时奈飞横跨50个国家!

同一年的六月份,时任阿里巴巴数字娱乐部门总裁刘春宁说,“阿里巴巴集团的使命是重新定义家庭娱乐。我们的目标是变成像美国的hbo电视网,变成像美国的奈飞。”

这句话说完没多久,年底,阿里就收购了优酷。

全面展开了阿里大文娱霸业!

但是阿里和奈飞的绯闻一直没断过,在海外还一起合作过。

2017年,两者在新加坡市场联手uber,一起推出流媒体、打车、和淘宝购物免邮礼包。

自己进不去,又找不到优质的合作方。

最终奈飞妥协了。

奈飞和爱奇艺达成内容授权协议,曲线进入东大市场。

绕开牌照和平台,展开了与内地影视公司的深度合作。

内容授权合作模式,早在2013年奈飞就曾经试水过东大市场。

当时奈飞选择的是搜狐视频,奈飞的《纸牌屋》,让张超阳“高举高打”的美剧战略取得重要胜利,也让试图重回一线的搜狐视频短暂的找到自信。

然而好景不长。

这次试水性质很强的入华行动,在第二年的夏天就开始遭到了政策挫折。

总局决心收紧海外剧,严格执行“先审后播”新规定,即从2015年开始,所有新出的境外电视剧都要等整季出齐,配好字幕,送审通过,最后才能在平台上播出。

不同于对中国市场高敏感的棒子娱乐制造业,老美电视娱乐内容生产商,在承认中国市场富有潜力的同时,并不愿过于让渡权力并且大规模改变自己。

这就造成了美剧在国内“就项目论项目”,而非长线和爆款的合作。

奈飞与爱奇艺达成内容授权协议,并与本土娱乐公司合作,这看似是一场胜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