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穿书被鞭打,我抱上黑化首辅大腿> 第64章 你何时发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章 你何时发现?(1 / 2)

扬州行辕外,晨雾未散。铁甲森然,刀锋映着微光,寒气逼人。

百余亲卫列阵而立,甲叶相撞之声如细雨密织,又似闷雷滚动。

一声“参见苏姑娘”骤然炸响,惊起林间宿鸟,枯叶簌簌坠地。

苏晚立于石阶之上,素衣无华,风卷裙角,身形纤瘦却挺拔如松。

她脚下青砖湿冷,昨夜残雨浸透薄履,凉意直透脚心。

袖中指尖轻触那枚墨玉佩一温润、厚重,棱角分明。

这是顾昭之父亲临终前亲手交付的信物,也是她今日踏入权力中枢的凭依。

她没有回头,抬步迈入帐帘。

帐内烛火通明,松脂与旧卷的气息扑面而来。

数十双眼睛齐刷刷盯住她,目光如针。

主位之上,顾昭之端坐不动,玄色锦袍衬得他面容冷峻,眸光深不见底。

他看着她走近,未语,亦未动。

苏晚径直走到帅案前,将一册泛黄账本“啪”地摊开。

墨汁滑落,在纸上泅成血痕般的印记。

“这是沈砚“影子账’的最终卷。”她的声音清冷平稳,“牵连户部七品以上官员十二人,其中三人,曾参与十六年前顾氏灭门案的密议。”

满帐死寂。炭盆里火星轻爆,声如裂帛。

顾昭之缓缓伸手翻页,动作极慢,纸张摩擦发出沙沙声,像蛇爬过枯草。

每一页都是一道旧伤疤,揭开便渗血。

他知道苏晚聪慧,却不曾料她竞能挖到如此深处一一这不仅是账目,更是藏在盐引背后的“朝官名录”,用暗语记录每一笔赃银去向,非特制药水无法显形。

旁边还附有一张羊皮绘制的关系图,墨线纵横,箭头清晰,将盘根错节的利益网梳理得井然有序。指尖拂过某处节点,尚能嗅到一丝苦杏仁混石灰的涩味一一那是她连夜调配显影药时留下的痕迹。他终于开口:“你何时发现的?”

“你杀崔九那夜。”她答得平静,“我在听雨轩废墟的灶台夹层里找到了显影药包,还有半页残方“硝矾调汞,隐墨现形’,是你父亲《密牍辨伪录》里的秘法。”

她顿了顿,声音低了几分:“崔九临死前,手指一直朝着灶台方向……原来,他是想告诉你,证据在那里。”

帐中无人言语。

光影在众人脸上跳动,如同鬼魅舞动。

顾昭之的手指微微收紧,骨节泛白。

那个雨夜的画面再度浮现:血泊中的下属,枯手高举,雨水冲刷着青石板,而那只手,始终未放。原来不是抽搐,是最后的忠诚。

良久,他才低声道:“他……从未违令。”

苏晚合上账册,转身欲退。

阳光斜照进帐,驱散阴霾。

就在她即将踏出之际,顾昭之终于下令:“召监察御史,入帐议事。”

午后,厅内气氛凝重。苏晚持玉佩立于门外,两名亲卫横刀阻拦。

她不慌不忙,举起墨玉佩:“持此佩者,如顾大人亲临。”

帐内传来一句:“让她进来。”

她走入厅中,脚步沉稳。众官见一女子竟敢列席军机,神色各异,或皱眉,或冷笑。

一位年长御史发难:“仅凭一本账册,如何定罪?沈砚已死,死无对证。”

苏晚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枚兽钮印章,轻轻置于案上。

狻猊雕钮,底部牙痕缺口清晰可见。

“这是沈砚私印,藏于书房地砖之下。诸位可派人赴户部比对去年盐税奏报上的印泥痕迹一一赭红带金,三浸三晒,非寻常朱砂可仿。”

“请调底档!”一名白发参军起身附和,“我掌印十年,识得此色。”

满座哗然。

顾昭之静坐不动,却在这一刻深深看了她一眼。

那一眼,藏着震惊,也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密议至日影西斜方散。

烛火点亮,两人身影投在帐壁上,纠缠如藤。

顾昭之忽然问:“你为何不哭?”

苏晚一怔。

“那夜我杀了崔九,你转身就走。我以为你会恨我。”

她摇头:“若我哭闹哀求,你就不是顾昭之了。你的道不容情。但崔九不该死一一你杀他,表面为军令,实则是斩断软肋。你怕有一天,会因护我而乱了阵脚。”

顾昭之沉默良久,终是抬手,将一枚铜制符节放入她掌心。

“这是“盐巡令符’,可稽查账目、传唤仓吏,但不得擅调守军。须与我的虎符副片合验,七日一报。”

“此符一出,便是将我半条命交于你手。”

当夜,月照江流。

苏晚选漕运码头旁一处盐仓为据点,在密室中布下眼线网。

灯火摇曳,她命人复刻账册三份:一份星夜送往京城暗桩;一份蜡封沉入地窖机关;最后一份原件,火漆封缄,附信一封。

“若我三日未归,焚之。”

她推开木窗,江风扑面,咸腥中夹杂渔火气息。指尖摩挲墨玉佩,温热如心跳。

远处水波微动,一艘无旗乌篷船悄然靠岸。黑影跃下,避过更夫,闪入暗巷。

另一人早已等候,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