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意?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林淑华最先发现女儿的不对劲,关切地问道。
云志明也停止了讲述,疑惑地看过来。
云知意猛地回过神,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爸,你刚刚说……清河?”云知意小心翼翼地问,声音里带着害怕的颤抖。
云志明冷静下来,发现闺女都忘记演戏直接叫“爸’了,顿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一字一句详细地把官员的话陈述了一遍。
云知意听完,已经确认就是原著的剧情没错,她迅速组织语言,“爸妈,压制只是暂时的,中秋之后,河水就会泛滥,从而形成洪水!”
“什么!”云志明和林淑华共同喊出声来。
云知意把原著中的剧情和两人复述一遍。
林淑华神色也严肃起来:“若真如此,必须立刻派人前去核查实情!绝不能等到酿成大祸!”云志明重重地点点头:“对!必须立刻派人!而且要派得力可靠、精通水利之人前去!不仅要看下游,更要勘察上游情况!一旦发现隐患,立即组织疏散百姓,抢修加固,绝不能有丝毫延误!”三人心中焦急万分,时间太紧迫了!必须赶在中秋之后那场暴雨之前行动起来!
云知意再一次感到无力,“就算这样也不一定能够应对,原著中皇叔都没有阻止这场灾难,他可是男主啊,我们应该怎么办……”
寝殿里一片寂静,大家都知道,面对天灾,他们只能努力阻挡,却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云志明心急如焚,深知常规治水手段恐怕难以应对那即将到来的特大洪灾。情急之下,他绞尽脑汁,试图回忆现代社会中那些高效抗洪救灾的技术。模糊的记忆中,“水泥”这个词猛地跳了出来,坚固、速干、防水,简直是加固堤坝、抢修河道的利器!
他立刻把自己关在御书房,凭着稀薄的印象和理工男的本能,开始在宣纸上写写画画。什么石灰石、粘土、煅烧、研磨……比例模糊不清,步骤颠三倒四,还夹杂着一些他自己都看不懂的英文缩写和化学式,纯粹是紧张之下的习惯性乱写。
最终,他拿着一叠鬼画符般的“秘方”,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火速召来了工部尚书和都水监的官员。然而,当那些饱读诗书、精通传统河工技术的官员们传阅着这张写着“Ca0”、“Si02”、“高温煅烧”、“粉末按神秘比例混合”的“天书”时,全都傻眼了。
工部尚书捧着那张纸,手都在抖,冷汗直流:“陛下……这……此乃何物?这些符号……臣等愚钝,实在……实在看不懂啊!”这看起来更像是道士的炼丹方子,而非治水良策!
其他官员也面面相觑,窃窃私语,都觉得皇帝是不是急糊涂了,或者被什么方士给骗了。
云志明看着底下这群“古人”茫然无措的样子,急得直跳脚,却无法解释清楚,只能拍着桌子强调:“此物名为“水泥’!遇水则坚,固若磐石!按朕说的去做!快去试验!”
官员们不敢违抗圣命,只得拿着那叠“天书”,愁眉苦脸地退下,心里嘀咕着这差事怕是办不成了。这“皇帝沉迷炼丹方术,欲以之治水”的荒唐事,不知怎的,竟也传到了宫外,成了不少人口中的笑谈,自然也传到了正在闭门苦读的裴砚耳中。
裴砚起初觉得皇帝有些荒唐。然而,当他偶然看到徐徽带回来的那“秘方”的抄本时,突然觉得或许此方可行。徐徽学问渊博,虽不懂其理,却觉得其中某些描述并非全然荒诞,本来是当作奇闻异事拿给爱徒一看,却不知裴砚心中的惊涛骇浪。
纸上那些熟悉的、来自云知意平日里偶尔会蹦出的奇怪词汇,再看到那些关于材料特性和最终效果的描述时,琉璃般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猛地站起身,脑中仿佛有电光火石闪过!
“遇水则坚……固若磐石……混合煅烧……”他喃喃自语,手指快速划过那些看似荒诞的语句,“我明白了!官家之意并非炼丹,而是……而是要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人造石料!用以加固堤坝!”他的思维远超这个时代的局限,瞬间理解了皇帝那颠三倒四、符号混乱的描述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构想!
“快!备纸墨!”裴砚兴奋不已,立刻伏案疾书。他结合皇帝的“天书”碎片和自己的理解,运用扎实的算学功底和格物精神,开始疯狂推演、补全那些缺失的比例和步骤。
他将模糊的“高温煅烧”具体化为窑炉的温度控制,将混乱的“比例”通过逻辑演算得出可行范围,甚至优化了研磨细度和混合方式……
不过半日功夫,一份条理清晰、步骤明确、用料配比精确的“水泥制造法”便在裴砚手中诞生了!虽然其中细节仍需试验调整,但大方向已然明朗!
他立刻带着这份重新诠释、补全完善的“秘方”,不顾夜深,直接求见靖安王云昭。
云昭看着裴砚激动呈上的、与皇帝那“天书”截然不同的、逻辑严谨的配方,再听裴砚解释其原理和可能产生的惊人效果,冷峻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震惊之色!
他深深看了裴砚一眼,没有任何犹豫,立刻亲自带着他和这份新配方连夜入宫。
当云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