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再好也禁不住这慢性毒药的侵袭。
安昕虽身在东阳,但需放眼天下。
如今之大燕,不论南北,皆有战事,好在江南一片歌舞升平,粮食可以源源不断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并输送边镇。
但是,安昕想起圣火教,总觉得这就是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以其在江南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漕帮之中的影响力,一旦作乱,立即就能大乱南方生产,截断大运河这一条给大燕输送营养的大动脉。届时,大燕朝廷又能如何作为呢?
不论是海运、陆运,都不能取代漕河作用。
如果陷入这样的局面,那大燕将比他穿越前历史上的明末还要惨。
而在这样的冲击下,东阳府又将何去何从?
思及这些,安昕心里再次滋生出很强的紧迫感。
搞钱!
搞粮!
搞兵!
不能被眼前的浮华蒙蔽了双眼,站在天下乱局上,必须借着抗击倭寇的这个机会,继续搞更多的钱,攒更多的粮,征更多的兵,备更多的军械。
军械局也要快速扩张,将枪炮器械的生产规模提升上去,尽快将米涅弹燧发枪,甚至近代针发枪列装,届时以高维打低维,不论是保大燕江山,在大燕的体制内做一个实权高官,还是寻求另一条道路,都将更有底气。
“老爷,军械局传来好消息!”
安昕正在推演天下时局衍变,并思考东阳这个根据地的发展方向时,张良喜滋滋的敲门进来:“钢铁作坊的高炉试制成功了,经过工匠观测判断,炉温已经达到了一千八百度以上。”
安昕豁然起身。
张良虽然知道安昕一直在关注钢铁作坊的高炉试制,但并不知道高炉的建成意味着什么。
这将意味着一系列颠覆性的突破。
特种钢材、无缝钢管、石英玻璃···.
各类原先做不到的事情,就都成为了现实。
比如解决了无缝钢管,枪管就可以做的更薄,可以尝试制作后装枪,士兵就能更快射击,能以跪、卧姿态射击,军事战斗的形势也会随之改变。
想到这些,安昕也不管天色已经擦黑,让张良备马。
不多时,十几骑出城往军械局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