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我要当大官> 第135章 海贸的巨额收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章 海贸的巨额收益(2 / 3)

外面的院子里晒太阳。

桃子正在外面晾晒衣裳。

“绣儿去钢铁厂了?”

安昕问道。

“绣儿一早就去了,听她说在造一种烧开水就能推动大船在水上走的蒸汽机。”

桃子说道。

“嗯。”

安昕看着院子里晾着的柿饼子,上面已经结了一层糖霜。

一只柿饼凭空飞起,落入了安昕的手中。

他吃着柿饼,看着桃子晾晒衣服时的背影,她的屁股真漂亮,形状饱满,像是一只熟透了的水蜜桃。“老爷。”

张良匆匆走了过来。

手里还拿着一个螺钿漆器的盒子。

“老爷,买回来了。”

他将手里的盒子交给安昕。

“我回来的时候,正好碰到了黄山伯过来送信,我把信笺带回来了。”

张良从袖口之中掏出一个信封。

上面落款正是黄书荣。

“黄老爷子宝刀未老,这次亲自带队出海,真是风采不减当年。”

安昕想起了那个身材高大的黄老爷子。

黄家诗书传家,但到了黄书荣这一代的时候,其实已经日见败落。

而黄书荣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叔伯到海上混过,后来挣下一片家业返回家乡,重振旗鼓,将黄家再次振兴,培养黄家下一代直到黄维一路过关斩将考中进士,在家族花钱支持下入了刑部,家族算是真正的兴旺起来,成为了伍仁县首屈一指的家族。

拆开信封看了一遍。

这是黄书荣给他汇报目前情况的一封信。

落款时间是十一月下旬。

一共五十余条船组成的船队,其中大舶七艘,鸟船四十五艘,悬挂张则士集团的旗子,一路抵达了小琉球(台湾)南部,与在这里驻扎的东印度公司进行了交易,换取了大量白银、硫磺、蔗糖等物。安昕看着黄书荣在信笺之中,详细描述的台湾南部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所占据殖民以后,所打造的交易市场,商人从大燕、倭国、东南亚、欧洲等国运输大量货物来到这里,并在这里进行交易。

而东印度公司通过发放“贸易许可证”这套制度,在这些交易之中收税,赚的盆满钵满。

不过,张则士似乎也在其中插了一脚,参股了东印度公司在此地建设的贸易市场,税款也有张则士的一份。

像是黄书荣的船队这一次的交易,光是给荷兰人缴税就有八万余两,再加上给当地荷兰官员的贿赂,加起来有九万两!

这看的安昕分外眼热。

“如果能在东阳府,哪怕是东阳府外的长山岛成立一个贸易市场,凭借大燕的瓷器、丝绸、茶叶三大宗商品,肯定能吸引大量商人来此贸易,到时候光是收税都能数钱数到手软。”

安昕叹道。

张良闻言,也感到可惜。

可惜大燕奉行的是海禁政策,他安昕如果真做出这等出格的事情,朝廷绝对不会放过他,怕是不光头顶上这顶乌纱保不住,还得被押解京师投入天牢之中等待有司会审,判个动摇国本,斩立决啥的。“此事你回去琢磨琢磨,以后或有良机再行启动。”

安昕吩咐道。

“是!”

张良应道。

“算算时间,船队应该也快要回来了,希望海上风平浪静,他们都能顺利归来吧。”

安昕也是在等米下锅了,这一次出海贸易,他也拿出了三万多两银子。

如今自身资产缩水严重,军械局第一钢铁厂、青云水泥厂等的建立令安昕的钱包持续失血,账簿上的现银如今只剩下了十四万两银子。

让张良离开以后,安昕大略算了一下这一趟的账目。

目前账面利润在八十五万两,在去掉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给荷兰人的钱,以及给张则士的旗票以后,纯利大约在五十万两上下,按照三家分账,黄家不止要与身后的西林党的大员分润,还收拢十一家船队,其中五家是从原先冯全船队之中挖来的,这些人都需要分润,故此黄家分的要更多一些,大约拿到四成。徐家和安昕各拿三成,各自大约能拿到十五万两左右。

不过,这还是去的这一趟,拉回来的蔗糖、硫磺都是大燕紧俏之物,都能卖出大量钱财。

这样来回一趟的总利润估算下来,能有八九十万两银子。就算三家来分,一家也能分到二三十万两。“怪不得那么多人甘愿冒着杀头、海啸、海盗等重重风险选择出海贸易,这其中的利润实在惊人。”安昕随手将信笺放入壶天空间。

“桃子。”

安昕站起来,和拿着拖把在檐下拖地的桃子吩咐道:“一会儿去厨房给我选一把形状饱满、色泽均匀的黄豆过来。”

“好的老爷。”

桃子应下后,将拖把收起来,去小厨房找了找,没找到黄豆,便提着裙子朝着前衙的大厨房快步走去。过了不久,桃子就用小布包,带了几斤黄豆回来,给安昕送到了屋里。

这时候,安昕掏出了张良买回来的漆器盒子。

螺钿镶嵌其中,打磨的亮到反光。漆器在窗口照射进来的阳光下,折射着七色晕彩,迷的人眼睛放光。待打开以后,金色的戒托上拱卫着一颗绿色的翡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