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我要当大官> 第149章 报纸风潮 电气时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报纸风潮 电气时代(2 / 3)

矣!”

卢博文把话题转移到了诗词歌赋上面。

这一下,包间里刚刚还剑拔弩张的场面,一下变得平和了下来。

“东阳报社里的先生们,真的很有本事,我看他们对于诗词的点评,真知灼见,很有见地!比起府学里的夫子,也不遑多让!”

邵敏见自己的投稿的词没有上报,心里有些酸酸的,但相比这上面几首诗词,却又不得不叹服。接下来,阳春白雪的诗词赏读之中,士子们一首首品头论足,并交流着自己最近的心得。

没有谁不想在上面发表自己的诗词,实在是报纸“造星”能力太强,相比文会更容易出名。而只要出了名,不论是院试考取举人,还是在士林之间,都会享受到更多的隐形待遇。

出名趁早,无人不急。

与此同时,茶馆三楼的包间里,头戴方帽的士绅王聘,正透过窗户,看着窗外大运河上千帆竞渡,一艘巨大的楼船上,水手们正在收拾着桅杆,准备渡过水门桥,拱形的水门桥上众多百姓正在看着楼船上忙碌的水手瞧热闹。

“亩产一千六百斤,真是敢写!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正张着报纸看的孙家主忍不住嗤笑道。

王聘闻言,收回目光:“此言差矣。我前段时间刚从伍仁县回来,这土豆确实亩产一千六百斤,此是我亲眼所见!

这些士豆、地瓜是安大人亲自推出去的。

如今,在伍仁县那边的百姓口中,咱们这位府尊大人已经和圣人没什么区别了。”

“当真!?”

孙家主听完,犹自难以置信。

但心里已经开始琢磨着,回去打听一下文中所说的“宝利肥料厂”,去购买土豆种和“丹肥”了。孙家有田三万多亩,除了一部分桑树、棉花和药材以外,大部分都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如果这些田耕种同样可以作为主粮的土豆,肯定能赚更多!

和他想法相仿还有很多,这一篇以“记者”视角所写的文章,除了宣传土豆等良种以外,也是为“宝利肥料厂”打的一个软文广告。

“青云建设局的大楼也竣工了,刚刚我从那边过来,比这报纸上画的还要气派!”

有士绅说道。

“诶诶诶,要撞上了!”

王聘忽然喊道。

包间里的几个士绅闻言,纷纷朝着大运河看去,果见那一座楼船的桅杆撞在了水门桥上。

“啪”的一声,楼船的桅杆应声折断。

楼船的一间典雅的房间里,秦十月正在看书,听到这动静:“橙云,出去看看。”

“是!”

一背剑侍女出了门去,很快回来道:“宗主,是桅杆断了。”

“哦。”

秦十月应了一声:“再去联系一条船,我们五月底之前,必须返回余杭。”

“是!”

橙云应声离开。

秦十月则放下了手里的书,走到窗前看向府衙的方向,按捺下想要下船去和安昕见一面的冲动。“赤云,你觉得圣火教这一次能成功吗?”

她轻声问道。

本来坐在座位上闭眼假寐的红衣女子睁开了眼睛:“宗主运筹帷幄,定然心中早有成竹。”“今年的敬奉银到哪了?”

她忽然问道。

“八十万两敬奉银,已经运抵余杭了。”

赤云道。

“这两年年景不好,银子也不好赚,这一批暂不用再往北京运了,待到九月以后再说。”

秦十月说道。

“好!”

赤云已经明白了秦十月的意思:“既如此,京中的几位大人问起来,又该如何应付?”

秦十月道:“就说遭了海啸,但必不会误了今年的银子。”

“明白了。”

赤云点头道。

楼船因为桅杆折断,只能暂时停靠在了东阳府码头。

船上的人也只能临时在东阳府歇脚。

秦十月戴上斗笠和赤云一起下了船,码头上一派繁华,商贾如过江之鲫,苦力若垂天之云。她发现不少坐在一边等待卸货的商贾手上都或握着,或展开纸张看着,其形制有点像是大燕的邸报。她打发赤云去买。

但一时却无处可买,只得加价以二十文从一商贾手中购得。

秦十月等船的同时,看着报纸打发时间。

“怪不得。”

当秦十月从第五版看到一些豆腐块大小广告的时候,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这么多商贾手里都握着这样一份报纸。

上面诸如“四月初十松江棉到云梦县云锦市棉花巷子一斤一十五文”、“南海顺德精造,甲等生丝,莹润如雪,韧比弓弦。五月初旬,舟抵东阳西码头,量少货珍,欲购从速!”之类信息,对于一些外地客商而言,这可是千金难买的一手消息。

直接减少了初来乍到的外地商贾来到东阳以后,就要高价雇佣本地牙人,还要担心被坑蒙拐骗的情况。“这必是安昕弄出来的报纸。”

秦十月笑道。

“宗主如何得知?”

赤云问道。

“安昕思想天马行空,守正出奇,是一妙人。”

赤云发现,自家宗主每次说起安昕此人的时候,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