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踹在了宫女的胸前。小宫女只觉得胸口一闷,便摔倒在了地上。
但她不敢出声,生怕惊扰了天子。
“滚出去!”
崇宁帝怒骂了一声。
“奴婢告退。”
小宫女松了口气,连忙往后爬了几步,这才半蹲着站起,往后退了出去。
崇宁帝一脚踢在了铜葫芦上,葫芦被他用力一踢,竟“嗡"”的一声爆射了出去。
这时候,黑暗中走出一个人影,只见他手轻轻的摸在了葫芦上,手掌顺着这股爆裂的劲道往后一让,然后一股黏劲儿用出,铜葫芦就乖乖的停在了他的手中。
“陛下息怒。”
身着绯色袍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陶宝躬身说道。
“如何息怒?”
崇宁帝怒道:“京城粮草储备已经不足一月,九边眼看着就要断粮!
辽东山海关粮食只要一断,那群兵痞必然要闹饷。
那夏吉临走的时候怎么说的?
到了南京,不出一个月,必打通漕运。可这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五路大军出动,靡费众多,到现在却一点动静都没有!
朕该如何息怒?”
崇宁帝看着陶宝:“大伴,你觉得大燕的天下,还能坚持下去吗。”
陶宝闻言身躯一颤:“陛下,您是天选之人,必能带领大燕走下去。”
崇宁帝点了点头:“宣徐观湘过来。”
他走回御案,不再说话。
殿中沉默了下来。
不久,徐观湘自文渊阁匆匆而来。
“徐师傅。”
崇宁帝一见徐观湘进来,先是喊了一声,又道:“给徐师傅赐座。”
随侍小太监立马将一个锦凳搬到了殿上。
“老臣谢过陛下!”
徐观湘躬身行礼以后,坐在了下面的锦凳上。
“江南战事,辽东战局,徐师傅何以教我?”
崇宁帝上来直接问道。
江南战报,早已送入内阁之中。对于江南战事进展,以及北京城、九边,所面临的状况,徐观湘何尝不知。
“陛下,五路并进之策本无错漏。然邪教贼寇在江南影响极大,又裹挟民众,势大难制。
卢象钧虽被困,然其部皆精锐,足以牵制贼寇主力。
其余四路,尤其是余家军,虽进展缓慢,但已在贼寇腹地钉入楔子。
老臣之见,当务之急有三。
其一,各路统帅,稳扎稳打,勿贪功冒进,以免为贼所乘。
其二,即刻从湖广、淮北、江西、四川、河南等地再调粮草,优先保障京师与九边。
淮北地区粮草可以通过东阳、登州等地出海,海运到辽东宁远城。
其三,为稳定大局,江南战事,可令各部就地筹措部分粮饷。”
徐观湘说完,崇宁帝沉默在那里,脑子里仔细的思考着。
对于当上皇帝不足三个月的崇宁帝来说,考虑这些事情,完全不像景顺帝那样游刃有余,往往苦思冥想,也难以得到一个合适的答案。
因为对于朝局掌控不足,对于战争不甚了解,便容易生疑,对于别人的意见反而往往不敢全信,总要加一点自己的操作在里头。
“另外···。·”
徐观湘打破沉默:“老臣再次举荐东阳知府安昕,此人文武双全,能力极强。
若能派遣其疏通漕河,或有意想不到之效。”